一、理论参数验证:基础灵敏度校准
电机转速稳定性测试
工具:激光转速计(如Testo 470)或光电编码器。
方法:
空载状态下启动开关,记录初始转速(如1 RPM)。
连续运行1小时后,再次测量转速,计算波动率:
波动率=
初始转速
∣初始转速−1小时后转速∣
×100%
3. **合格标准**:波动率≤±1%(电机标准),若超过±3%则灵敏度不可靠。
案例:某化工厂使用国产低价电机,波动率达±5%,导致料位检测误差±50mm,更换进口电机后波动率降至±0.8%。
触发力矩标定
原理:灵敏度与电机输出扭力直接相关,需确保触发力矩略大于物料阻力但小于过载保护阈值。
方法:
使用扭矩传感器(如HBM T12)测量叶片接触物料时的实时扭力。
对比厂家提供的触发力矩曲线(如计为Spin-11系列触发力矩为0.5-2N·m可调)。
合格标准:实际触发扭力应在标定范围的±10%内,若超出±20%则需调整弹簧张力或更换叶片。
示例:某饲料厂检测到触发扭力为0.3N·m(标定范围0.5-1.5N·m),导致物料漏检,调整弹簧后恢复正常。
二、现场动态测试:模拟真实工况验证
静态料位触发测试
步骤:
在容器内逐步填充物料至理论触发高度(如500mm)。
记录开关实际触发时的料位高度(用激光测距仪辅助测量)。
计算误差:
误差=∣实际触发高度−理论触发高度∣
观察开关在物料冲击、翻滚时的信号稳定性(用示波器监测输出脉冲)。
合格标准:
信号抖动频率≤1次/分钟(开关应无频繁误触发)。
动态误差比静态误差增加不超过30%。
示例:某水泥厂在动态测试中发现开关误触发频率达5次/分钟,调整叶片角度(从水平改为倾斜15°)后降至0.5次/分钟。
FR1156 适用于水平运动的机械部件
FR1155 传送带用行程开关
FR1154 可调型铁杆式行程限位开关
YN-3104-FS 可调型铁杆式行程限位开关
SZ-3104 注塑机用叉臂式行程限位开关
M4-4104 机械设备用 弹簧式行程限位开关
CWLD 可调型铁杆式行程限位开关
CWLD1 适用于水平运动的机械部件
CWLD2 传送带用行程开关
CWLD3 可调型铁杆式行程限位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