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曾经是很多人眼中的典范。
周家的辉煌,离不开周秉义和冬梅的辛勤努力。虽然家里出了像周蓉这样优秀的大学老师,也为家庭增添了光彩。
周蓉虽然是副教授,但她一个人撑不起周家的荣耀。实际上,是周秉义让周家变得辉煌。周秉义在政坛上工作了二十多年,一直担任正厅级的职位直到退休。这样的优秀儿子,在众多家庭中也是很少见的。
然而,周秉义的升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冬梅妈的推荐。
周秉义因为胃癌不幸去世,他在生命最后一刻留下了遗言,希望冬梅能够改嫁。数月之后,冬梅很快就完成了再婚。
从周秉义去世到冬梅再婚,中间只过去了短短不到五个月。
冬梅再婚之后,周秉昆心里有了一个疑惑,这个疑惑正是揭开周家衰败秘密的关键。同样,这个疑惑也揭示了冬梅在周秉义去世后迅速再婚的真实原因。
周秉义和冬梅的爱情故事,是因为冬梅的勇敢追求才开始的。如果没有冬梅的主动,他们可能就不会成为夫妻了。
当然,省长的女儿和工人的儿子,怎么看都难以想象他们能有交集。
为什么一位省长的女儿会爱上一个工人出身的小伙子呢?难道是因为冬梅年纪小,不太了解人?还是因为她失去了父母后,把周秉义当作了一根救命稻草?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周秉义作为工人阶级的一员,或许能给她带来一些保护。
要想真正明白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和爱情,我们需要仔细看看他们的成长环境、接受的教育和受到的影响。
冬梅的出身并不普通,虽然她的父母现在是高级干部,但在解放前,她的祖辈几代人都过着贫困的生活。
很久以前,冬梅的父母很晚才结婚。他们投身革命,从来没有生过孩子。直到东北解放,冬梅的妈妈才怀上了冬梅。
冬梅从小出生,因为爸妈工作很忙,所以请了一个俄罗斯保姆来照顾她的日常生活。
这位保姆年轻时曾在一户俄国贵族家里做事,因为她做事的习惯,总是把冬梅当作贵族家的小姐来教育。在空闲的时候,她还经常给冬梅讲一些宗教故事。
冬梅从小就跟着这位阿姨,长期耳濡目染,她的思想观念和日常行为都受到了阿姨的潜移默化。
她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可性格里却带着底层人的朴实,对宗教信仰特别虔诚,比对革命更有一份执着。她对世间疾苦特别心疼,同时又有着贵族小姐的优雅气质。
所以,冬梅对周秉义那个在光字片出生的人没有特别的看法,也不曾对任何人有偏见。在她的心里,阶层差异根本不存在。
冬梅从初二开始对周秉义产生了好感,到了高一那年,她终于鼓起勇气向周秉义表达了自己的心意。然而,周秉义却犹豫不决,不敢答应她。直到有一天,冬梅来到光字片,看到他们一家人只能住在两间房里,不禁泪流满面,为父亲感到羞愧。她向周秉义道歉,说父亲虽然是主管城市建设的副省长,但没能改善光字片居民的居住条件,让她感到很难过。
她对家里宽敞的房子感到不好意思,因为家里的阿姨和司机都有自己的房间,而周家五口人却只能共用两间房。
冬梅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她有一颗同情弱者的心。她的泪水深深触动了周秉义,让他感到十分意外。他没想到省长的女儿会这么关心普通百姓,也没想到这位出身显赫的女子竟然有着如此柔软的心肠。这一幕让秉义心生感慨。
从那以后,两个年轻的心开始靠近。
周秉义和郝冬梅相遇,最初是因为郝冬梅主动追求。不过,她的主动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因为她发现了周秉义身上的特别之处。周秉义不仅长得帅,笑起来也很开心,举止也很文雅,这些自然吸引了很多人。更重要的是,周秉义从小就喜欢阅读,有着积极向上的态度,这正是郝冬梅非常欣赏的。从初二开始,郝冬梅对周秉义产生了好感,到了高二,她鼓起勇气向他表白。在这三年里,郝冬梅一直在思考,做出了最终的决定。她选择和周秉义一起生活,是因为经过深思熟虑。
冬梅对秉义的爱情非常纯洁,即使她的父母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被划为“黑五类”子女,秉义也从未嫌弃她。在他心中,冬梅的身份从省长的千金到被下放到农村,对她而言,始终是那个在困境中始终陪伴他的爱人。
在兵团,周秉义放弃晋升机会来支持冬梅,这让很多人感动。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周秉义的成长离不开冬梅的耐心教导。
周蓉和冯化成之间的恋情让双方的家人强烈反对。冬梅提醒冯化成要注意处理好与双方家人的和谐关系。
周志刚曾想问周蓉的地址,但他心里害怕,担心父亲知道地址后会去找妹妹麻烦。冬梅批评他乱猜疑,并详细解释,让周秉义最终心服口服。
后来,兵团里的一对情侣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其中一人竟然假装精神失常,想陷害另一方。周秉义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束手无策。正当他一筹莫展时,冬梅为他想出了好办法,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
婚后,周秉义得到了岳母的推荐,在一家军工厂找到了工作。而杜德海因为长期遭受癌症的折磨,痛苦不堪,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幸好冬梅及时出现,帮他解决了杜冷丁的问题。
春燕和德宝因为没买到房子,对周秉义有点不满了。他们决定一起实名举报。不过,冬梅先跟家人说了她的想法:她坚信周秉义是清白的。
冬梅在很多地方都大力帮助了周秉义,她的帮助不仅仅是一般夫妻之间的互相支持,更是促进了两人的共同进步。他们的爱情和婚姻,是互相扶持,一起成长的过程。
有人说,最好的婚姻不是各自为战,而是两个人一起努力,共同进步和成长。
周秉义和郝冬梅的婚姻故事很特别。从他们十几岁时相识,一起在兵团中成长,再到回到城市后相互扶持,这段婚姻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可以说,周秉义每一步的成长都离不开冬梅的陪伴。他们的关系不像周蓉和蔡晓光晚年那样亲密无间。周秉义曾把他们之间的婚姻比作琴瑟和谐。
冬梅和周秉义走到了婚姻的巅峰。他们结婚后,冬梅不仅帮助周秉义快速提升社会地位,还成了他生活中的好伙伴和人生导师。每当周秉义遇到困难,冬梅总是陪在他身边,给他打气,让他充满信心。
在原著中,冬梅妈一开始对周秉义不太看好。她曾批评女儿挑选伴侣时太着急,觉得如果能等到自己平反,到时候会有更好的条件来选择伴侣,没必要这么快嫁给一个工人家庭的儿子,更别提这个工人还来自条件艰苦的光字片。
冬梅见到周秉义后,很快就改变了原先的看法。周秉义不仅长得帅气,而且谈吐优雅,更重要的是,他身上透出一种书生气。冬梅的妈妈也很欣赏这一点,她说,一个男人如果还有书卷气,那真是难得一见。
冬梅问秉义对她的感情有多深,秉义回答后,她便让秉义搬进自己家,打算好好照顾这位唯一的准女婿。
冬梅的妈妈很快认可了周秉义,这说明冬梅当初的选择并不是心血来潮。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冬梅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做事也显得更有条理。冬梅妈妈对周秉义的认可,不是因为年轻时的冲动,也不是在困难中随便找的依靠,而是经过仔细考虑后的慎重选择。
冬梅妈心里已经把这位女婿看成了自己的亲儿子,所以她会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细心地教导周秉义。她希望周秉义能继续在政治路上发展。
那时候,周秉义心里最向往的工作是成为一名老师。
冬梅的妈妈终于说服了他。她说自己这辈子没生孩子,特别希望秉义能进入政坛。而且,她觉得秉义有这个能力。
冬梅的妈妈希望周秉义能进入政界。一方面是因为她关心女儿,另一方面她认为秉义与众不同。毕竟,她和冬梅的爸爸一生都在从政,凭借她的观察力和丰富经验,她相信周秉义有能力担当重要职务。如果他选择教书,学校会多一位好老师,但要是他从政,他能帮助更多的人。无论是作为母亲还是干部,她都建议周秉义考虑从政这条路。
周秉义被提醒,作为一名官员,必须记住两点:首先,绝不能说一些虚假或空洞的话。其次,还要多和知识分子交往。在原著中,她这样对周秉义说:
和大家保持亲密关系,增进相互间的亲近感,越亲密越好。对待老领导,不管是退休还是离职的,都要特别热情和尊敬,特别是在节日里,亲自上门看望,用个人名义去探望会让他们印象更深刻。不要以为他们退休后影响力就没了,实际上他们依然有很大的能量。
要注意和有学问的人保持合适的关系,特别是那些在社会上很有名气的专家。对待他们要多一些敬重,别靠得太近,更别轻易把他们当成朋友。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的社交圈子干净、健康。
冬梅妈这么叮嘱周秉义,是因为在那个特殊时期,她和冬梅爸曾经为此受了不少苦。所以,她希望女婿能避开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在电视剧里,冬梅跟妈妈提出希望让玥玥来家住一阵子。
冬梅妈决定让玥玥住到他们家,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周秉义。当冬梅妈告诫周秉义要与知识分子保持距离时,周秉义却因为妹妹周蓉是知识分子的身份而感到困扰。毕竟,他们之间的关系很难分开。为了能让女婿生活得更好,冬梅妈于是做出了这个决定。
我有一个建议,就是让悦悦搬过来一起住。这样一来,当周蓉来探望女儿的时候,我也有机会对她施加更多的影响。请相信我,我在影响知识分子方面确实有丰富的经验。如果有一个始终自觉与党保持一致的知识分子妹妹,那些不良因素不就可以变成积极的因素了吗?
冬梅妈对周秉义的帮助和指导,让他在官场上迅速站稳脚跟。多亏了冬梅妈的推荐,周秉义在军工厂得到了重要的职位。冬梅妈还慷慨解囊,捐出自己的积蓄,帮助一些工人的老人和孩子解决了取暖问题。这份无私的奉献,也让工人们非常信任她。
周秉义成功将原来的军工厂转型为一家由中国控股的合资企业,让工厂重振旗鼓。因此,他被直接任命为全省第二大城市的市委书记,并连续三届担任此职。最终,他晋升为北京中纪委的正厅级干部。
这一切当然离不开周秉义自己的努力。但是,如果没有冬梅妈妈的推荐和指导,周秉义在仕途上的进步也不会这么迅速。
冬梅和她的女儿一直是周秉义在仕途上前进的重要帮手,对他的成就起了很大的作用。
2015年5月,周秉义离开了我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紧紧握住妻子的手,对秉昆和周蓉留下了三句深情的话。
我们的父母,作为三个孩子的家长,最大的幸福就是见证了我们都找到了优秀的伴侣。这种夫妻间的和睦比不上父母的养育之恩。对于晓光和郑娟,你们今后应该心怀感激。
我去世后,不需要买墓地,只需将我的骨灰放在父母的墓旁即可。如果有人议论或攻击我,不要去辩解,也不要出面维护我的名誉。
周秉义的第三段遗言是悄悄告诉冬梅的。
周秉义去世后,家人按照他的遗愿,没有大张旗鼓,只举行了一场较为私密的告别仪式。尽管周家人行事低调,消息还是不胫而走,省市级的老干部局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悼念信件。这些信件来自周秉义过去的下乡伙伴、同窗好友、校友,还有他在北京结识的各行各业的杰出人士,以及曾与他有过合作的开发商们。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些慰问信件全都是从外地发来的,咱们本市竟然一封都没有。老干部局把它们交给了冬梅,但好像并没有再做其他的事情。
不久,省纪委收到了中纪委的电话,要求他们送花圈表示哀悼。老干局随即改变了之前的冷静态度,迅速行动起来,协助组织了追悼会。很快,原本冷冷清清的追悼会变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周秉义去世后,人们对于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感受更加明显。他对吉春的帮助很大,一生中改造了三处危房。面对省委和市委的财政困难,他一个人跑遍全国,和人畅饮,凭借个人魅力吸引了商家的投资。身为市长,他亲自陪同他人洽谈,只为吸引投资。为了这个目标,他甚至不顾自己的健康,胃部受损。在工作面前,他多次推迟体检,结果导致病情被延误。
周秉义对家乡和百姓的贡献显而易见。后来因为曹德宝和乔春艳的实名举报,中纪委对他进行了调查。虽然最终证明他清白无辜,让大家感到意外,但当他去世后,老干部们面对来自各地的哀悼电报,却没有任何回应。
这真是“人走茶凉”,情感变得十分冷漠。
在周家曾经辉煌的时候,大家看到了周秉义的风采;当他投身于光字片的改造时,很多人都称赞他是为百姓谋福利的好官。然而,他去世不久,甚至还未安葬,人们冷漠的一面就显露了出来。
如果他们一直保持这种冷漠的态度,或许还能算作一种独特风格。然而,自从接到中纪委的电话后,这些人立刻改变了态度,积极协助组织了追悼会。这种态度的转变,不仅周家人看得清清楚楚,冬梅更是看得很明白。
这也是冬梅迅速再婚的一个原因。
周秉义临终前有第三个心愿,就是希望冬梅在他去世后能重新开始,找个人过日子。他一直催着冬梅答应,要是不答应,他心里总觉得不踏实,没法安心走。
周秉义让冬梅改嫁的原因有四个:
冬梅和秉义一生没有孩子,冬梅家里也没有其他亲戚。秉义去世后,冬梅将会独自一人,感到非常孤单。
其次,冬梅过去温文尔雅,像个淑女。然而退休后,她的性格大变,常骂人。当时的社会风气也不好,很多人为了私利而行动。冬梅想到父亲们辛辛苦苦建立的家业,却被一些人破坏,心中很不痛快,经常在家里发泄情绪。每当这时,周秉义都会尽力安抚她。他担心自己不在后,冬梅的怒气无人能平息。
第三,他在临终前特意交代,死后不要给他留墓地,因为他明白这可能会引来别人的闲言碎语甚至攻击。回想起他从前从军工厂调到市长的位置,冬梅在家里就已经遭受过类似的骚扰。他建议冬梅改嫁,这既是为了保护冬梅,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爱情需要想象和期待来支撑,但我对咱们感情的想象和期待,都紧紧围绕着能带来真实感动的事情。所以,请放心,我绝对不会对咱们的爱情感到失望。
周秉义明白,自己不能离开后对妻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他一生都保持清醒,牢牢掌控一切。他知道,人们都希望生活美好。因此,他不会对妻子在离开后守节过于苛求。多年做官,让他深刻理解人性,他真心希望妻子幸福,并努力为冬梅安排好未来。
周秉义鼓励冬梅重新开始,这不仅是因为他对妻子的深切关怀,也是经过仔细考虑后的决定。
冬梅在丈夫去世后不久就选择了再婚,这既是她对丈夫的一种尊重,也是她对现实生活的慎重考虑。她明白,只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才能让周秉义在另一个世界安心。当然,她的这一决定也体现了她的个性特点。
冬梅曾经说过一句话:
爱情有时候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牢靠,反而显得特别容易受伤。甚至可以说,它比动物之间的依赖关系还要脆弱。动物之间的感情简单纯粹,没有过多的幻想和期待,所以它们的爱很少会让人失望。而人类呢,总是对爱情充满各种美好的想象,还抱有太多期待。一旦为了爱情付出了很多,后来却发现现实和期待相差太远,就会特别失望。
冬梅一直都很理智,不管是和秉义在兵团一起奋斗,还是结婚后互相支持,她都没有像周蓉那样变成一个只沉迷于爱情的理想主义者。她的生活态度非常实际。
冬梅觉得在过正直生活的时候,她已经做得像个好妻子了。丈夫去世后,她遵守了他的心愿,这不仅让丈夫在天之灵得到安慰,也让她自己感到安心。
冬梅和秉义的结合是时代变化的结果。有句话说得好:“前世五百次的凝视,才能换来今生的一次相遇。”在这茫茫人海中,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生命中注定要遇见的,绝不是偶然。他们一定会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一些宝贵的教诲。
冬梅和秉义的故事就是这样,他们的婚姻打破了社会的界限,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他们是那个时代的特别案例。但从缘分的角度看,他们相遇并走到一起,好像也是命中注定的巧合。
周秉昆是在冬梅离婚后认识她的。那时候,冬梅穿着貂皮大衣,做了一些整形手术,脸上露出了重获幸福的笑容。她和丈夫手牵手,见到周秉昆时显得很惊讶。他们聊了几句,却没有提她的丈夫。也许在她看来,介绍丈夫并不是必要的。如果不是这次偶然的相遇,她可能再也不会与周家有任何联系。
人活着,情谊还在。人走了,一切都烟消云散。
周秉昆和冬梅分开后,心里的难过就像海浪一样慢慢涌上来。他越想越难过,最后眼泪都流了出来。之前听说冬梅再婚已经让他很难过,这次见面,他的心里更是苦不堪言。
从前,他因为哥哥和嫂子的婚姻跨越了社会等级,相信了爱情的美好。但现在,嫂子的第二次婚姻却让他感到困惑。他忍不住想,哥哥去世不久,嫂子为什么这么快就再婚了,而且还看起来很快乐?以前那对感情深厚的兄妹,现在到底发生了什么?
周秉昆的这个问题,把周家的衰败原因全都说出来了,也把周秉义和郝冬梅之间的爱情故事真相给揭开了。
周秉义和郝冬梅不同寻常,他们眼光长远,心怀大局。郝冬梅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拥有很多独特的品质。丈夫去世后,她很快走出悲伤,再婚,既是为了实现丈夫的遗愿,也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她相信,人死不能复生,活着的人还要继续前进。如果一个人沉浸在无尽的悲伤中,纵然情深似海,也对他人无益。她可不要做那样的人。
周秉昆看着郝冬梅渐渐走远,突然明白过来,她作为嫂子的日子,对周家而言已经成了过去。自从哥哥去世后,他就和嫂子失去了联系,两人像是分头行驶的车辆,几十年来各自走自己的路,如今更是彻底分道扬镳。
周秉昆心里有些疑惑,就想知道姐姐周蓉是否察觉到了什么。于是,他决定去翻看姐姐的新书。在书中,他发现了一段文字:
婚姻的结合,很大程度上是由缘分决定的。这种缘分往往从家庭的社会地位开始。非同寻常的缘分并不常见。它们通常是由特定的时代背景或是才子佳人式的搭配促成的。比如,我哥哥和嫂子的婚姻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
周秉昆感到非常难过,眼泪差点流出来。郑娟也泪眼汪汪,她感叹道,她那孙子这一代人恐怕再也难以有一个称心如意的哥哥、嫂子、姐姐或姐夫了。
周秉昆终于明白了,原来自己家族的历史和自己的命运紧密相连。他心里清楚,未来可能不会再遇到像姐姐周蓉那样美丽的女性,也不会再遇到像哥哥周秉义那样重情重义的人了。
周家的辉煌离不开周秉义和冬梅,但周秉义去世后,冬梅改嫁,周家的光彩也渐渐消失。从那以后,周家开始走下坡路。
声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或个人肖像问题,请随时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