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安徽濉溪县百善镇发生了一起河流污染事件,水体发黑发臭,严重影响了周边农田。当地村民指出,这可能是工厂排污所致;官方随后证实了这一情况,并采取了截污清淤等措施。这一事件凸显了黑臭水体问题的紧迫性——它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威胁人类健康。那么,如何科学检测黑臭水体?本文将从核心监测参数、国家标准和实用工具三个方面,带您深入了解。

一、黑臭水是如何形成的
1、溶解氧(DO)
黑臭水体的形成源于缺氧和有机物分解,因此检测需聚焦几个关键指标。溶解氧(DO)是首要参数,因为它直接反映水体的缺氧程度。低溶解氧环境下,厌氧微生物会分解有机物,产生硫化氢等恶臭物质,并形成黑色沉淀,导致水体变黑发臭。通过测量溶解氧(DO),我们能快速判断水体的健康状况。
2、氨氮(NH₃-N)
氨氮(NH₃-N)同样至关重要,它是含氮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分解的产物。高浓度氨氮不仅散发刺激性气味,还会加剧水体富营养化,成为“致臭”的元凶之一。检测氨氮能帮助我们追踪污染源,如工业废水或农业径流。
3、浑浊度
浑浊度是另一个直观指标,它衡量水体的浑浊程度。黑臭水体中,悬浮颗粒物、藻类或金属硫化物会显著降低透明度,形成视觉上的“黑”色污染。简单地说,透明度越低,水体污染越严重。
4、氧化还原电位(ORP)
氧化还原电位(ORP)则直接表征水体的氧化还原状态。当ORP为负值时,表明水体处于强还原(厌氧)环境,这是产生硫化氢等恶臭物质的前提条件。ORP的测量能快速诊断水体的厌氧程度。
5、化学需氧量(COD)或高锰酸盐指数(CODMn)
此外,化学需氧量(COD)或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反映水体中还原性有机物的总量。高COD值意味着大量有机物在消耗氧气,是导致缺氧黑臭的根本原因。而五日生化需氧量(BOD₅)则专注于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耗氧过程,高BOD₅值直接驱动溶解氧下降。
6、硫化物
硫化物检测也不容忽视,在强厌氧环境中,硫酸盐还原菌会产生硫化氢(H₂S),散发“臭鸡蛋”气味,并参与黑色沉淀的形成。这是黑臭水体中主要的致臭物质之一。
二、相关国家标准
在国家标准方面,黑臭水体的判定主要依据《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而水质目标则参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这些标准为检测提供了科学框架,确保数据可比性和整治有效性。

三、检测设备及主要参数
双羿环境研发生产的DA-SP7便携式多参数水质测定仪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选择包装饮用水检测的水质参数,参考《GB 19298-2014包装饮用水标准》设计,能够检测包括溶解氧、氨氮、浑浊度、化学需氧量(COD)、高锰酸盐指数(CODMn)硫化物等,广泛应用于自来水、饮用水、地表水、管网水、包装饮用水常规项目的检测。


四、结语
总之,黑臭水体检测是环境治理的关键一环。通过科学监测参数、遵循国家标准,并借助先进工具,我们能及时识别污染源,推动生态修复。安徽濉溪县事件提醒我们:保护水资源,从精准检测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