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销量真相,车企逼经销商收割二手市场,竭泽而渔! -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汽车销量真相,车企逼经销商收割二手市场,竭泽而渔!

2025-10-10 02:55:39

汽车销量真相,车企逼经销商收割二手市场,竭泽而渔!

最近刷到一个视频,看得我直呼“好家伙”。画面里一排排崭新的车,连轮胎上的出厂塑料膜都没撕,整整齐齐停在二手车市场,车商还特地强调:“零公里,当天可上牌,比4S店便宜三万起!”你敢信?这不是“清库存”,而是某些车企和经销商联手玩的一出“销量魔术”。

咱们买车人一直以为,销量高=产品硬=大家都认可。可现实是,有些品牌的“热销”根本不是消费者真金白银投的票,而是车企逼着经销商把车“卖”给二手车商,走个形式,完成任务拿返利。这操作,说白了就是把未来的销量提前透支,把市场的水搅浑了。

为啥经销商甘愿当“接盘侠”?

你可能会问:卖新车不赚钱,为啥不干脆少卖点?问题就在这儿——现在的经销商,赚的不是卖车的钱,而是返利的钱。车企给的返利,早就是他们活下去的“命根子”。比如一家店月销目标20台,卖16台?对不起,返利清零。那16台车的毛利可能就2万块,但完成目标,返利能到8万!这差距,换你是老板,你会怎么选?

于是乎,经销商只能含泪把剩下的车低价甩给二手车商,办个临牌,交个保险,车都没出店,就成了“零公里二手车”。这波操作下来,车企销量数据“支棱起来”了,经销商拿到了返利勉强续命,唯独咱们消费者,被这虚假繁荣“打脸”了。

零公里二手车,已经形成产业链了!

更离谱的是,这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你在某二手车平台上刷到的那些“准新车”,很多就是这么来的。有平台人士亲口承认,某外资品牌指导价17万的车,他们收“零公里”版本还不到10万,不到六折!这价格,别说消费者“上头”,连我都想囤几辆。

而且这些车不光在国内流转,还成批出口到中东、非洲。老外一看:嚯,中国产的“新车”这么便宜?殊不知这车在国内早就“被销售”过一次了。这哪是卖车,简直是把中国市场的红利当白菜批发。

车企“竭泽而渔”,消费者迟早遭殃

咱们来算笔账:2017年中国新车卖了2887万辆,2024年3143万辆,七年才涨8.8%。可你看看某些车企,年年喊“销量翻倍”“同比增长50%”,这数字从哪来的?八成是从二手车市场“割”来的。

今年前七个月,新车卖了1826万辆,二手车成交1123万辆,相当于每卖10辆新车,就有6辆二手车在流通。这个比例,说明啥?说明二手车市场早就是车企“隐藏的销量池”。可问题是,这种玩法等于把未来的消费者提前“收割”了。今天你靠低价“零公里”车吸引一波人,明天真正的消费者还愿意原价买新车吗?

更可怕的是,这种内卷式增长,正在逼死一批弱势品牌。去年多少新势力“气得蹦起来”?不是卖不动,是根本拼不过这种“数据游戏”。消费者也越来越精,销量小的品牌不敢买,怕哪天车企“天塌了”,售后都没地儿找。这恶性循环一旦形成,撑不住的车企就得出局。

对我们买车人有啥影响?

最直接的:你看到的“热销榜”可能都是“剧本”。你以为的“国民神车”,搞不好是经销商含泪消化的库存。价格体系也被搅乱了。新车刚提,二手市场同款便宜三五万,谁还愿意当“冤大头”?久而久之,所有品牌的保值率都得“跌冒烟了”。

再者,售后服务的风险在累积。车企靠压库维持销量,现金流紧张,一旦哪天撑不住,最先砍的可能就是售后成本。你现在买一台小众品牌的车,开两年车企倒闭了,配件等半年,维修排队三个月,那才叫“劝退”。

真正的好车,靠的是口碑不是“魔术”

当然,也不是所有品牌都这么玩。那些真正把产品力放在第一位的车企,比如比亚迪、吉利、长安这些,销量是实打实靠用户口碑堆起来的。你看比亚迪,三电技术“顶呱呱”,车型从几万到几十万全覆盖,真香定律直接拉满。人家卖车,靠的是技术迭代和用户信任,而不是逼经销商“自残”。

再看特斯拉,虽然也有压库传闻,但人家至少产品有“出片利器”的颜值,自动驾驶是“驾驶玩具”级别的存在,用户上桌第一个动筷,根本不愁卖。反观某些品牌,外观“老咕噜棒子”,智能化“半吊子”,就靠返利逼经销商冲量,这种车,你敢买吗?

写在最后

所以啊,下次你看到某个品牌“销量暴涨”,别急着吹。先去二手车市场瞅瞅,有没有同款“零公里”在打折。数据可以造假,但市场不会说谎。车企为了短期KPI,把经销商、消费者、甚至整个行业生态都搭进去,这路能走多远?

这样的“销量神话”,你爱了吗?

面对这种“零公里”二手车泛滥的市场,你会怎么选?

你觉得,未来哪些车企能真正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