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腊开餐厅三年,说几句关于经商环境刺耳但真实的话 -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在希腊开餐厅三年,说几句关于经商环境刺耳但真实的话

2025-10-10 18:31:30

在希腊开餐厅三年,说几句关于经商环境刺耳但真实的话

在希腊开餐厅三年,说几句关于经商环境刺耳但真实的话来希腊开餐厅三年了,就跟炸锅一样。

网上那些移民中介写的软文,什么"地中海商机无限"、"希腊餐饮市场前景广阔",全是扯淡。真正在这儿撸起袖子干的,都知道里面水有多深。

我不想跟你讲什么投资策略、商业模式,没意思。我就跟你说几个让我夜夜失眠的真实片段。很残酷,但比任何美好想象都更有用。

税务大坑,一个月交三次税

希腊开餐厅,第一个让你怀疑人生的,就是税。

希腊法人实体所得税22%,还有增值税、社保缴费,这只是明面上的。真正要命的是那些隐性的、让你摸不着头脑的税费。

我第一年,天真地以为交完所得税就完事了。结果会计师告诉我,还有月度预缴税、季度调整税、年终清算税。一个月里,你能收到三张不同的税单。

最坑的是增值税。餐厅增值税率24%,但客人给现金你要开票,客人刷卡你也要开票,每天晚上对账对到眼花。有一次税务局来查,发现我少报了15欧元的现金收入,罚款500欧元。15欧元,罚500欧元。

我旁边桌的希腊老板淡定地说:"Welcome to Greece"(欢迎来到希腊)。

他说得没错。在这儿,税务合规不是一个选择题,是一道生存题。

人工成本,比国内贵三倍还要"作"

希腊最低工资每月830欧元,约合人民币6400元。但这只是基本工资,加上社保、公积金、各种保险,实际人工成本会比工资高出30%-40%。

一个洗碗工,每月到手830欧元,但我要付出1100多欧元。

更要命的是希腊的劳动法。员工要休假,法定28天年假,圣诞假、复活节假、各种宗教节日,一年有1/3时间在过节。你要解雇一个员工?对不起,要提前三个月通知,还要支付补偿金。

我雇了一个厨师助理,工作三个月就开始"作"。迟到早退,态度恶劣,但我不敢炒他。因为一旦走了仲裁程序,我要付的钱比他三个月工资还多。

那种无力感,就像被人扼住了咽喉。你明知道对方在坑你,但你没办法。

食材成本,全靠"关系"才能活

希腊是欧盟国家,很多食材需要进口。中餐的调料、配菜,基本都要从德国或者荷兰转运过来。

我算过一笔账:一瓶生抽,在国内超市2块钱,运到希腊要8欧元,约合人民币60多块。一包香菇,国内10块钱一斤,这边要25欧元。

成本翻了十倍。

更要命的是供应商的"欧洲作风"。他们从来不觉得客户是上帝。迟到送货是常态,货品短缺是日常。有一次我急需一批冷冻虾仁,供应商告诉我:"Sorry,我们要去度假两周,回来再说。"

没有"顾客至上"的概念。你催急了,人家还不高兴:"这是希腊,不是中国。"

所以在希腊开餐厅,拼的不是菜品质量,是"关系网"。你要认识肉贩、菜贩、调料商,还要跟他们喝酒、聊天,维护关系。否则,别人度假的时候,你就断货。

顾客心态,"慢生活"背后的低消费

希腊人的消费观念,跟国内完全是两个世界。

希腊约一半的工人工资收入为700至1000欧元,净收入约820欧元。这样的收入水平,决定了他们对餐饮消费非常谨慎。

一顿中餐,人均15欧元算是中等消费,20欧元就是高档了。但你想想成本:一个员工月薪1100欧元,房租3000欧元,食材成本比国内贵10倍。人均15欧元的消费,根本覆盖不了成本。

更要命的是希腊人的"慢生活"。他们来餐厅,不是来吃饭的,是来"度假"的。一桌客人,能坐3个小时,聊天、喝酒、慢慢吃。翻台率极低。

在国内,一个餐桌晚上能翻3次台,这边能翻1.5次就不错了。

我算过,要在希腊餐厅盈利,客单价至少要30欧元以上。但30欧元的客单价,已经超出了大多数希腊人的消费能力。

这就是一个死循环:降价不够成本,涨价没有客人。

同行竞争,"内卷"比国内还狠

希腊的华人餐厅,集中在雅典、萨洛尼卡这几个大城市。方圆两公里内,能有十几家中餐厅。

竞争的残酷程度,比国内有过之而无不及。

价格战是常态。你卖15欧元,他卖12欧元;你搞促销,他送免费汤。为了抢客人,什么招都用。

更要命的是"挖墙脚"。这边华人圈子小,大家都认识。今天你的厨师还在你这儿,明天就被对手高薪挖走了。员工流动性极大。

半数华商选择离开希腊,三分之一店铺已经关门。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血淋淋的现实。

我见过太多老板,刚开业时踌躇满志,半年后就开始找人接手。能撑过第一年的,算是幸运儿。

现金流断裂,银行借不到钱

希腊的银行系统,对外国人极其不友好。你想贷款?对不起,需要希腊本地担保人。你想透支?对不起,需要抵押物。

我餐厅最困难的时候,连续三个月亏损,现金流几乎断裂。我去了五家银行,都被拒绝。理由很简单:"你是外国人,风险太高。"

最后还是找华人朋友借的高利贷,月息5%,才勉强撑过来。

在希腊做生意,没有金融支持,全靠自己的现金流硬扛。一旦断裂,就是死路一条。

真实,就是一地鸡毛的煎熬

三年下来,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希腊适合养老,不适合创业。

这里的商业环境,对外国人,尤其是中国人,极其不友好。税收繁重、劳动法苛刻、供应链效率低下、消费能力有限,再加上同行恶性竞争,想赚钱比登天还难。

我现在每天的工作,不是在想怎么做好菜品,而是在算怎么活下去。每个月底,看着银行账户里的余额,我都会问自己:还能撑几个月?

所以,别再问希腊开餐厅怎么样了。这个问题看似复杂,其实答案很简单:除非你有足够的资金做炮灰,否则别来。

真实就是,我们活在一个被各种"希腊投资机会"美化的谎言里,拼命挣扎。而那些卖给你"希腊梦"的中介,早就数着钱躲到了安全的地方。

谁也别幻想谁。真的。

希腊餐厅经营小贴士:

- 税务合规:聘请当地会计师处理税务,不要自己摸索,罚款成本极高

- 员工管理:严格按照希腊劳动法操作,解雇员工需提前准备法律文件

- 供应商关系:多找几家备用供应商,建立良好私人关系,减少断货风险

- 现金流管理:准备至少6个月的运营资金,希腊银行贷款门槛很高

- 选址策略:避开华人餐厅聚集区,选择希腊本地人较多的社区

- 菜品定价:根据当地消费水平合理定价,不要按国内思维制定价格

- 证照办理:餐厅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等必须齐全,监管很严格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