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上海美博会上,环亚科技的展台挤满了人,中心位置摆放着全新升级的377美白精华,瓶身上那醒目的“12年专研美白”“中澳双实验室联合研发”字样引得无数目光驻足。旁边的电子屏上滚动播出半年破千万瓶的销量数据,仿佛在引导观众对这个年轻的品牌刮目相看——肌肤未来,确实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存在。但它的成功,却远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帆风顺。
作为环亚科技旗下的品牌,肌肤未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集团之子”。这让它在起步时享受到父辈的研发和商业渠道红利,却又因为家族企业固有的模式陷入困境。们都知道,在国内美妆市场里,国货品牌迎来了“黄金大发展期”,珀莱雅、华熙生物等都在靠品牌力和技术创新多点开花。可环亚科技却迟迟没能打通线上流量这条生命线,即使国内消费者已经习惯了用网购“薅羊毛”。到2022年,它的线上渠道收入占比居然还没超过半数。显然,在抢人眼球这件事上,环亚似乎有些“跑得慢”。
但让人意外的是,肌肤未来却成了这个家族接下来能“讲故事”的新希望。虽然企业内部的头部品牌如法兰琳卡更擅长自然主义,滋源挖掘传统草本,但2019年躁动不安的肌肤未来硬是要做“科学美白”的线,将自己挂在了成分党的口碑上。结果,这支年轻的队伍一步步努力,捧起了环亚的招牌,为它带来了持续的营收增长。2024年甚至在天猫美白精华类目榜单冲进TOP5,风光无限。
然而,这一切,真的那么简单吗?肌肤未来的“最强王牌”——377美白精华,到底能不能为它日日带来漂亮的成绩单?从表面的热闹数据中,我们开始剥开这层光环,认真检视背后的故事。
先来看“377”的来历。在美白产品的成分争夺战中,肌肤未来早早地盯上了377这种高效成分,并通过国家药监局的严格备案,抢占了先机。在整个市场还在麻木摸索的时候,肌肤未来动作麻利地绑定这个细分赛道,把自己打造成了名副其实的“377代表”。这一战略收缩来得及时,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成功“守株待兔”。
但问题也正在于此——“小池塘里的大鱼”此时开始面临池水不够深的局促。根据现有数据,377美白市场总规模顶天不过15亿左右,而肌肤未来的营收已经挖到了70%的份额。换句话说,这片领域可开发升级的空间有限,而国内的美白市场早已是群雄逐鹿。如果把竞争格局放大,肌肤未来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老对手”珀莱雅,还包括欧诗漫、OLAY这些国内外的美白品牌。
更令人头疼的是,在消费者发布的美妆测评中,一些顾客已经发现,肌肤未来的377烟酰胺精华虽然肤感良好,但在实际的美白效果上与其他品牌产品的差距并没有那么显著。一旦脱离集团力捧和渠道倾斜的加持,这个品牌还能否持续吸引年轻一代,仍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看完这个故事,吃瓜群众可能会有种“忽然悟了”的感觉——抓住风口、深耕一个小领域确实是商界成功的逻辑之一,但当池塘变成海洋,游不到深处的鱼会耗尽力气;而只会躺在集团红利上反复打滚的“家族后代”,更是如此。
肌肤未来的问题,某种意义上也是大多数年轻国货品牌的问题。内卷化的竞争正在把创新逼得越来越难,而消费洞察稍有差池,做出来的产品就可能变成“游戏规则”的追随者而非制定者。消费者不傻,销量的数据难掩“到底值不值得”的拷问。
失去老爸的保护伞后,肌肤未来真的能够长大成人吗?这场属于美白市场的超限战,又会将这条“流量金鱼”送到哪里去?也许,它真的该为自己算一笔明白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