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历史(5):武王分封天下定,周公摄政三监叛,成康有为天下治,昭穆征战拓疆土! -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我们的历史(5):武王分封天下定,周公摄政三监叛,成康有为天下治,昭穆征战拓疆土!

2025-11-20 17:09:59

我们的历史(5):武王分封天下定,周公摄政三监叛,成康有为天下治,昭穆征战拓疆土!

一、武王分封

武王灭商之后,为了巩固统治,平衡利益,开拓疆土,分别对古代帝王后裔、同姓宗族和功臣谋士等进行了分封,开始建立“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封建体系,各诸侯在封地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承担着按期纳贡、提供军赋、拱卫周室等义务,实现了商朝未能实现的对王畿之外广大地区既直接又稳定的统治,但也埋下了灭亡的种子,所谓成也分封、亡也分封。

在同姓宗族中,武王主要分封了六个弟弟(同母十兄弟,兄伯邑考早死,康叔封和冉季载年龄小未获封,后由周公分封),其中叔旦(周公旦)--鲁,叔振铎--曹,叔武--成,叔处--霍,叔鲜--管,叔度--蔡。

在帝王后裔中,武王主要分封神农后代--焦,黄帝后代--祝,帝尧后代--蓟,帝舜后代--陈,帝禹后代--杞,并封商纣之子武庚于朝歌,在叔鲜、叔度、叔处监管下管理殷商遗民,延续殷商祭祀。

在功臣谋士中,武王主要分封姜尚--齐,召(shào)公奭--燕。

二、周公摄政

武王灭商两年后去世,公元前1043年,周成王姬诵(姬发与太公姜尚女儿邑姜之子)继位,成王年幼,加之天下初定,为防诸侯背叛周朝,周公旦便代替成王处理政务。而蔡叔度、管叔鲜、霍叔处不服周公旦执掌大权,散布谣言“周公将要取成王而代之”,后联合武庚叛乱,史称“三监之乱”。

周公首先向太公姜尚、召公奭阐明摄政的原因,“这份基业来之不易,现在成王年幼,恐怕天下诸侯多有不服,一旦反叛倾覆,我们就无法向先王们交代了,我是不得不这样做啊”,取得了他们的支持。

周公三年平乱,杀了武庚及管叔鲜,放逐了蔡叔度(蔡叔流放途中而死,周公封蔡叔之子继承),贬霍叔处为庶民,将殷商遗民一分为二,一部由康叔管理,分封于卫,一部由微子启(纣王之兄)管理,分封于宋,延续殷商祭祀。周公摄政七年而还政于成王,同时继续辅佐成王。

三、成康之治

成王在位时,主要做了以下四件事,开启了成康之治。

1.营建新都。为了遵从武王的遗愿(之前武王已开始经营洛邑),成王命召公重新经营洛邑(洛阳盆地伊、洛二水一带),周公占卜勘察地形后,开始在洛邑筑城,放置九鼎,后将国都迁于此,大大增强了周王室对东方的统治力。

2.推广礼乐。周公摄政六年制礼作乐,颁度量,天下大服,而成王亲政后延续礼乐法令。

3.平定叛乱。淮夷在三监之乱时也进行了反叛,成王命令周公征伐东方的淮夷,并授命姜太公所在齐国以征伐不臣之权,共同应对淮夷之叛。

4.分封诸侯。成王与周公对功臣和宗室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分封,共分封71国 ,诸侯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周公特意把一些封国向东移,以扩大统治范围,严防殷商后人封国叛乱,如将姜尚之子吕伋封在山东的齐,召公奭之子於燕,进一步加强了对东方的控制。

相传成王与弟弟叔虞玩耍时开玩笑说要将唐地封给他,唐国之前因内乱被周公所灭,而史官记录下来,以君无戏言为由请求成王分封唐地于叔虞,成王于是将唐地封给叔虞,后叔虞之子被封为晋侯,晋国开始登场。

相传楚国先祖为帝颛顼高阳,到周文王时,楚国有个先祖像儿子一样服侍文王,成王为了表彰文王、武王期间的功臣,分封熊绎于楚,为子爵,楚国开始登场。

公元前1021年,成王去世,其子康王姬钊继位,在召公奭和毕公高辅佐下继续推行成王的国策,并平定东夷叛乱,北征略地,西伐鬼方,进一步加强了统治,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平稳发展,至公元前996年“刑错四十馀年不用”, 史称“成康之治”--中国第一个见于史册的治世。

四、昭穆拓疆

公元前996年,周康王去世,其子昭王姬瑕继位,十六年后,昭王东征攻打时服时叛的东夷(古河济之间及泰山以东以南的各部落与方国)部落,平定东夷后,先后三次攻打虎方、三苗后裔楚蛮、扬越(泛指长江中游江汉之间的诸多方国和部落),至昭王十九年,平定淮水上游以北、桐柏山脉北端以东、江汉以南地区,在班师回朝渡汉水时,遇天灾三军覆没而死。

公元前977年,昭王之子穆王姬满继位,由于昭王征伐多年,国力待恢复,穆王继位初期以整治内政为主。自武王以来,周朝的扩张方向以东方和南方为主,北方采取守势,经休养生息后,穆王将扩张方向转到北方,于公元前964年,以犬戎没有及时朝贡为由出兵征伐,战争胜利但战果不大,却造成了严重后果--边远国家从此不朝,周朝在外族中威信大失。

此后,穆王对犬戎进行了二次征伐,大胜而归,但犬戎并未灭亡也无法灭亡,由于西征时位于东南的徐国叛乱,穆王遂在西征后转战东南,平乱徐国后继续南征,再次征服荆蛮,巩固了周朝在东南的统治,昭穆二王在位期间,周朝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