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国家队集训名单出来,估摸着不少人都得愣一下。上海那位04年的小将刘礼嘉,又进去了。
这事儿微妙就微妙在,他把俱乐部队友李弘权给挤掉了。要说在上海队,李弘权才是那个稳坐主力锋线的人,刘礼嘉上个赛季打了21场,场均就那么15分钟多一点,贡献5分2.4个篮板。就这点数据,直接递到国家队教练组面前,搁谁不迷糊?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入选了,这就更有意思了。
掰扯一下刘礼嘉的硬件条件,CBA官网的数据写得明明白白:身高2米06,体重103公斤,臂展也是2米06,助跑摸高3米50。这身板,在国内四号位里头,说实话,不算那种让人一看就觉得天赋异禀、非他不可的料。你把他扔到这次集训队的一堆锋线里,张镇麟、伤愈归来的曾凡博,还有朱俊龙、张宁、赵嘉义这些人,哪个不是在联赛里把自己的本事耍得明明白白?
那问题就来了,郭士强到底在想什么?
我们都知道老郭带队,看重的从来不只是你现在能拿多少分。他更看重的是那种骨子里的东西:纪律性、拼劲,还有就是所谓的培养价值。他自己也说了,这次选人不仅是为了眼前的窗口期比赛,更是为了2027年世界杯和2028年奥运会储备人才。这话说得就很直白了,他是在为未来下注,搞人才储备。
所以,刘礼嘉这事儿,不能只看他那份不算亮眼的CBA数据单。得往深了想,有没有可能,在那些我们看不到的训练场上,这小伙子展现了一些特别的东西?比如,一种愿意干脏活累活的拼劲,一种对战术意图超强的理解和执行力。在国家队,尤其是在一群明星球员身边,郭士强或许需要的不是另一个持球强攻点,而是一个能完美执行防守轮转、愿意拼抢每一个篮板的蓝领球员,一个战术拼图上的功能性棋子。
郭士强或许在他身上看到了一种超越当前数据的潜力。这种潜力可能不是得分能力,而是成为一个顶级防守者或者战术执行者的潜质。李弘权在进攻端的天赋和表现确实更出色,但在国家队的体系里,尤其是面对国际赛场上的强敌,有时候一个不知疲倦的防守工兵,比一个需要球权的攻击手来得更实用。郭士强选他,可能就是一场赌博,赌的是他的未来,赌的是自己的眼光。
这么一来,刘礼嘉在集训队里的角色,大概率还是以陪练为主。但这陪练可不是简单地来走一遭。这是郭士强把他放在一群国内最顶尖的锋线身边,让他天天在最高强度的对抗中找差距、学东西。这本身就是一种升级过程。能不能从中学到东西,能不能在这种压力下还展现出自己的特质,这才是郭士强想看的。
这背后其实也透露出一种信号,国家队的大门,不只为那些在俱乐部大包大揽、数据华丽的明星球员敞开。它也为那些有潜力、有特点、态度端正,哪怕现在还很稚嫩的年轻人留着一条缝。郭士强这次的选择,更像是一次对现有球员评估体系的冲击,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所有人,他选人的尺子,和他带队训练的马鞭一样,都有他自己的一套标准。
至于刘礼嘉到底是不是那块璞玉,现在谁也说不准。或许两三年后,我们回过头来看,会觉得郭士强今天的决定简直是神来之笔。当然,也可能这只是一次不算成功的尝试。篮球这东西,有时候就是这样,充满了未知数。而这种未知,或许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吧。你们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