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为什么会多次登陆?如何判断台风远离?专家解答 -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台、风为什么会多次登陆?如何判断台风远离?专家解答

2025-07-30 11:26:12

台、风为什么会多次登陆?如何判断台风远离?专家解答

各位朋友,有没有那么一种感觉,台风这东西,有时候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明明预报说要来了,结果在海上晃悠半天不登陆;好不容易登陆了,没多久又跑到海里去了,过一阵子还可能回来“故地重游”;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有时候狂风暴雨突然停了,以为能松口气了,结果没过多久,更猛烈的风雨又卷土重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些台风的“小脾气”和“大动作”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用大白话把这些事儿给掰扯清楚。

就拿前段时间那个叫“韦帕”的台风来说吧,它可真是个“多动症”患者。

先是在我们广东的地盘上来了两回,也就是两次登陆,接着它又跑去了北部湾海面,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它居然还打算跑到越南北部沿海去再登陆一次。

这“一波三折”的路径,可把不少人都给看懵了,大家都在问,这台风怎么就这么喜欢“折腾”,非要多次登陆呢?

其实,这可不是台风自己想“捣乱”,而是有它自己的“苦衷”,或者说,是老天爷和地理环境给它安排的“剧本”。

你看咱们国家的海岸线,特别是广东沿海那一片,它不是笔直的一条线,而是弯弯曲曲的,大致上是从东往西走的。

而像“韦帕”这样的台风,它在靠近陆地之后,主要的移动方向又偏偏是往西边走。

这下好了,一个东西走向的海岸线,遇上一个西行的台风,两者简直是“贴合度”非常高。

你把它想象成一辆车,沿着一条蜿蜒的海岸公路行驶,由于公路并非完全平直,有的时候会向内凹,有的时候会向外凸,所以车子在行驶过程中,可能在不同的弯道处,反复地“触碰到”路边的护栏。

台风“韦帕”就是这样,它沿着广东的海岸线一路向西“摩擦”,加上海岸线本身也不是完全平直,凹凸不平的地方多,所以就很容易出现这种“多次登陆”的奇特现象。

它不是真的离开了,只是短暂地“擦”了一下陆地,然后又回到海上,接着继续沿着海岸线往前走,遇到下一个“弯道”又可能再次登陆。

说到台风多次登陆,就不得不提2022年的那个“梅花”台风了。

那家伙才叫一个“身经百战”,简直是台风界的“劳模”!

它先是在浙江舟山登陆,紧接着又跑到上海奉贤,然后又一路北上,跑到山东青岛,最后连辽宁大连都“光顾”了。

一个台风能在中国登陆四次,这在全世界都算是非常罕见的。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我们中国的地理环境非常复杂多样,海岸线又长又曲折,给台风提供了很多“表演”的机会。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复杂,台风在不同区域受到的引导气流和地形影响都不一样,所以有时候就会出现这种“来去自如”、“反复横跳”的路径。

这既是自然现象的奇妙之处,也提醒我们,面对台风,可不能掉以轻心,它的路径和强度变化,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还有一点,大家可能也觉得奇怪:台风不是一登陆陆地,强度就会一下子降下来吗?

为什么像“韦帕”这样的台风,它在广东登陆后,虽然强度有所减弱,但它一进入北部湾海面,竟然又“原地复活”,增强到了10级强热带风暴级?

这简直是“回光返照”啊!

这个现象其实也很好理解。

你想啊,台风是个什么东西?

它就是一个巨大的“吸水机”和“能量发动机”,它需要从温暖湿润的海面上源源不断地吸取水汽和热量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和“马力”。

当台风登陆陆地之后,它就像一辆在高速公路上飞奔的汽车,突然开进了坑坑洼洼的土路。

陆地上的地形复杂,有高山,有楼房,这些都会对台风造成巨大的摩擦力,消耗它大量的能量,这就像给台风套上了“沉重的枷锁”。

更要命的是,陆地上可不像海上那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汽供应,台风的“燃料”一下子就断了。

所以,在陆地上,台风会因为摩擦损耗和水汽供应减少,导致强度迅速减弱,风力变小,降雨也可能随之减弱。

可是,如果这个“台风汽车”又重新开回了“高速公路”,也就是回到了温暖的海面上,那情况可就完全不同了!

北部湾海域温暖湿润,简直是台风的“能量补给站”和“恢复中心”。

一旦台风中心重新回到海面,它就立刻摆脱了陆地的摩擦束缚,就像卸下了千斤重担;同时,源源不断的水汽和热量又重新涌入它的“引擎”,让它得以再次吸收能量,“发动机”的“马力”又上来了。

所以,它的强度又会有短暂的恢复和回升。

这就像一个人跑马拉松跑累了,喝点水吃点能量棒,又能跑上一段。

不过,这种“回光返照”通常是短暂的。

它毕竟在陆地上消耗了一部分元气,而且一旦它再次登陆,比如说“韦帕”如果再登陆越南,那它还是要面对陆地的“考验”,强度又会再次减弱。

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取决于台风所处的环境。

再来说说一个大家特别容易犯的“错误”:台风天外面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突然间,风小了,雨也停了,甚至天都亮了一些,你心里是不是会咯噔一下,想着“台风终于走了,我可以出去溜达溜达了”?

打住!

千万别被这种短暂的“平静”给骗了!

这很有可能就是台风的“眼睛”路过你这里了。

台风眼是什么呢?

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甜甜圈”,中间是空的,外面一圈都是狂风暴雨。

或者你也可以把它想象成洗衣机高速甩干衣服的时候,中间那个几乎不动的空洞。

台风巨大的气压差驱动着空气以惊人的速度旋转,就像洗衣机把衣服高速甩干一样,这种高速旋转产生的强大离心力,会把水蒸气和云层都“甩”到外围,从而在中心形成一个直径几十公里,风平浪静、几乎无雨的区域。

这个区域就是台风的“眼”。

这个“台风眼”的经过,通常只有短短的20到30分钟。

在这段时间里,外面确实会风平浪静,但你要知道,台风最猛烈的风雨,可都集中在台风眼的四周。

一旦台风眼过去了,你就会立刻体验到台风的“另一面”,那可比之前还要猛烈,就好像你刚从“甜甜圈”的中间走出来,立刻就被外围的“奶油”给拍了一脸。

所以,当这种“诡异”的平静降临时,请务必保持警惕,待在室内,耐心等待。

千万别出门,台风眼周围的狂风暴雨仍然存在,很快就会再次袭来,甚至更为猛烈。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判断台风是真的离开了,而不是在玩“障眼法”呢?

这可不是说天晴了就能出门的,我们需要看一系列持续的变化。

首先,风力是不是逐渐、慢慢地在减小,而不是突然一下子就没了?

雨是不是也从倾盆大雨变成了阵雨,再变成间歇性的小雨,最后才慢慢停下来?

天上的云是不是也开始往高处走了,不再是那种压得人透不过气来的铅灰色低压乌云?

还有,如果风向也从原来的偏北风慢慢变成了偏南风,气压也开始稳定上升,这些迹象加起来,才说明台风确实在远离我们了。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你耐心观察,而不能仅仅依靠短暂的平静来判断。

如果台风眼并未经过当地,但风向逐渐从偏北风变成偏南风,且风雨渐小,气压逐渐上升,云也逐渐消散,这也表示台风正在远离中。

最后,哪怕当地的台风预警信号解除了,大家也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台风虽然走了,但它留下的“烂摊子”可不少,危险也还没完全解除。

比如说,大暴雨之后,洪水、泥石流这些次生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尤其是山区的朋友们,一定要特别小心。

很多时候,台风正面影响结束了,但它带来的累积降雨可能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滞后发生,这往往比台风本身的破坏力还要大,造成的伤亡也更难以预料。

还有,被水淹过的食物,千万别吃了,容易滋生细菌,导致肠道疾病。

水泡过的环境也容易滋生蚊虫,传播疫病,比如登革热等。

所以,台风过后,家里里外外都要好好清理,垃圾及时清运,做好消毒工作,预防虫媒传染病。

饮用水也需要特别注意,确保饮用的是安全洁净的水源。

国家应急广播经常提醒我们的那样,台风过了,警惕次生灾害,预防虫媒传染病,不吃被水淹过的食物,非必要暂时不出门,这些都是保命的常识,大家一定要牢记在心。

毕竟,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