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中国海军万吨巨舰群编队出击,海上移动堡垒现身大洋,立体登陆战力碾压全球! -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震撼!中国海军万吨巨舰群编队出击,海上移动堡垒现身大洋,立体登陆战力碾压全球!

2025-08-19 02:01:55

震撼!中国海军万吨巨舰群编队出击,海上移动堡垒现身大洋,立体登陆战力碾压全球!

对于传统的滩头防御工事而言,其存在的根本逻辑正在被一种全新的作战模式所动摇。当总吨位超过十一万吨的舰队能够以体系化的力量,将登陆作战从二维平面拉升至三维立体空间时,固守海岸线的传统战术思路,正面临着被彻底颠覆的风险。

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正在西太平洋上发生的现实。中国海军的两栖戒备群,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频率和规模,穿越宫古海峡,进行远洋实战化部署。这种行动的核心,是一种全新的力量编组和战术运用,其目标直指高效、立体、多维的登陆作战能力。

舰队的秘密不在吨位在组合

外界的目光常常聚焦于单艘舰船的巨大体量,例如四万吨级的075型两栖攻击舰,或是两万五千吨的071型船坞登陆舰。然而,这支“海上移动堡垒”的真正威力,源自其内部各单元的紧密协同与功能互补,其设计思路直接对标美军成熟的两栖戒备群。

在这种编队中,075型是绝对的指挥核心与空中作战平台。其宽阔的甲板能保障多架直升机同时作业。而071型则扮演着重型装备“投送专员”的角色,其巨大的坞舱能够容纳多艘气垫艇,将主战坦克、装甲车等重装备高速送上滩头。

为这个核心攻击群提供保护的,是外围的052D型驱逐舰和054A型护卫舰,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严密的防空、反舰防御圈。最后,万吨级的综合补给舰确保了整个编队拥有长时间的远洋自持力。今年稍早,安徽舰率领的编队总吨位就已突破十一万吨,而另一次官方披露的编组,一艘075搭配三艘071及补给舰,总吨位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十五万吨。

立体登陆如何重塑效率

传统登陆战中,从换乘点到滩头是伤亡最高、最艰难的阶段。而现在的立体化登陆模式,则彻底改变了这一困境。075型两栖攻击舰的飞行甲板能够支持多达三十架直-8或直-20系列直升机,这意味着在半小时内,一个整建制的作战营就能被直接空运到敌方防线的纵深地带。

与此同时,071型船坞登陆舰的坞舱中,726型气垫艇以高达六十节的航速冲向海岸。这种速度让传统的岸防火力难以有效瞄准。气垫艇直接将重型装甲车辆和作战人员送上陆地,实现了“平面突击”与“垂直打击”的无缝衔接。

一次行动便能投送两千名海军陆战队员以及超过五十辆两栖战车,这样的效率据称相比五年前提升了三百个百分点。当攻击可以从空中、海上,从任意方向、在任意时间点同时发起时,任何固定的防御阵地都将变得漏洞百出。

这支舰队不止会运输

如果认为两栖戒备群只是一支庞大的运输队,那就大错特错了。其本身就具备强大的攻防能力。护航的055型万吨大驱,例如之前曾前出至澳洲海域的遵义舰,其搭载的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超过一千公里,足以对敌方水面舰艇构成致命威慑。

舰上的海红旗-9B防空系统则能构建起一个严密的区域防空网络。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新锐技术也开始在这些舰船上得到应用。据报道,071型舰艏甚至安装了用于反制无人机等小型目标的激光武器系统。

未来的想象空间则更为巨大。即将进行海试的076型两栖攻击舰,被外界普遍认为将装备电磁弹射器。这意味着,这艘排水量可能超过五万吨的巨舰,将能够起降固定翼的歼-35隐形战斗机和大型攻击无人机,为登陆部队提供全天候、高强度的精确火力支援。

理论上的强大,必须通过高强度的实际演练来检验。从宫古海峡到西太平洋的广阔海域,如今已成为中国海军两栖编队的常态化训练场。早在2023年,首艘075海南舰的首次远海部署,就在三十天内航行了九千海里,全程伴随着实弹射击演练,全面验证了装备的可靠性和人员的战备水平。

东部战区海军的相关统计显示,其穿越岛链的训练次数已超过二十七次,其中两栖作战群的占比高达百分之四十。如此高的出动频率,不仅是在磨砺自身的战术和协同能力,更是在向外界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特别是两栖投送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摊开地图,台湾海峡最窄处仅一百三十公里。一支由一艘075和两艘071组成的标准打击群,理论上一次便可投送近三千兵力、四十架直升机以及上百辆各型战车。当这种规模的立体化攻击力量成为现实选择时,它所带来的战略影响是深远的。未来的登陆作战,将不再是单一军种的滩头强攻,而是陆海空天多维一体的体系对抗。钢铁巨舰犁开的深蓝航迹,以及旋翼和气垫艇的轰鸣,共同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从无到有,再到比肩世界强者,这支力量的发展轨迹清晰地表明,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从来都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