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专机在美军F-22战机护航下降落阿拉斯加。
停机坪红毯两侧,四架F-22像钢铁城墙般列阵,头顶B-2隐形轰炸机轰鸣掠过,这场面不是好莱坞大片,而是美俄领导人时隔6年首次面对面会谈的开场。
没有寒暄,没有媒体互动,连原定的工作午餐也被取消。
普京与特朗普握手后直奔会议室,三小时交锋后各自返程,只留下“无协议”的结果和全球的错愕。
阿拉斯加并非随机选择。
1867年,沙俄因财政困境将这片15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720万美元卖给美国,被当时美国人讥讽为“苏厄德的蠢事”。
158年后,这片曾象征“战略失误”的冰原成为美俄博弈的新舞台。
白令海峡最窄处仅88公里,阿拉斯加是距离俄罗斯最近的美国领土。
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直言:“俄美经济利益在此交汇。”
而特朗普在会晤前放风“可能涉及领土交换”,更让选址充满暗示,俄媒解读,这是对“历史交易传统”的致敬。
会谈未启,较量已始。
普京走下舷梯时,美军罕见调派造价每小时15万美元的B-2轰炸机巡航,红毯旁F-22反光刺眼。
俄方则以“软性反击”回应:外长拉夫罗夫身穿印有苏联缩写“CCCP”的针织衫入场,设计师称此举意在“宣示俄罗斯如苏联般捍卫利益的决心”。
更微妙的是特朗普的“野兽”座驾。
普京受邀登上这辆凯迪拉克防弹车,而他的专车就在旁边待命。
美媒嗅到信号:俄总统踏入美国领土本身,已是打破国际孤立的外交胜利。
原计划的两人密谈在最后一刻改为团队博弈。
特朗普身后站着国务卿鲁比奥和中东特使威特科夫,普京带着拉夫罗夫和乌沙科夫。
六人全是核心决策层,无一名冗余角色。
白宫此举被指“防特朗普上头”,美方担忧总统被普京说服,或单独做出承诺遭国内抨击。
俄方则乐见其成:小范围会谈更易聚焦实质议题,避免空谈。
闭门会谈2小时40分钟,乌克兰问题占据主导。
特朗普要求“先停火再谈框架”,普京坚持“安全与领土必须捆绑解决”。
俄方底线清晰:乌克兰需从顿巴斯全面撤军,俄控制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和克里米亚;作为交换,俄军停止进攻赫尔松和扎波罗热。
这一方案实为让乌克兰承认领土丧失。
特朗普曾公开暗示“双方需交换土地”,引发泽连斯基强烈反弹。
乌外长瑟比加在会前警告:“领土完整绝非谈判主题! ”但战场现实残酷:俄军正猛攻顿涅茨克重镇红军城,乌军弹药短缺加剧。
会谈节奏快得反常。
白宫提前通知媒体:原定的工作午餐取消。
这意味着双方连非正式交流的时间都不愿留。
会后记者会仅持续20分钟,未设提问环节。
特朗普用“富有成果”形容会谈,自称打了“满分”,却承认“最重要议题未达成协议”。
普京的措辞更冷静:“关系跌至冷战最低点”,但认可“与特朗普建立了良好联系”。
两人回避具体分歧,仅模糊提及“人道议题有进展”。
会晤尚未结束,欧洲已坐立不安。
德法英等六国与欧盟领导人紧急发表联合声明:“没有乌克兰参与,无法决定乌克兰和平! ”德国总理默茨喊话美国:“对俄军事压力还不够! ”
欧洲的恐惧直白,担心美俄私相授受。
一名欧洲外交官向媒体坦言:“我们可能沦为历史的注脚。”
欧盟火速加码施压:宣布正在制定第19轮对俄制裁方案,26个成员国(除匈牙利外)集体表态挺乌。
最焦虑的当属乌克兰。
泽连斯基在会前喊话:“任何决定无乌参与皆不可接受! ”其发言人会后立刻宣称:“俄方立场无松动迹象。”
为挽回主动权,泽连斯基展开闪电外交:48小时内与英法德领导人通话,强调“欧洲支持至关重要”,并宣布8月18日紧急访美。
乌媒悲观预测:若美俄强行推动“领土冻结方案”,乌将面临“被割让的明斯克协议3.0”。
会晤前资本市场的乐观情绪,反衬出结局的冷清。
欧美股市连涨三日,道指创历史新高,国际油价跌超1%,黄金单周重挫2%,交易员们押注“普特会”将带来停火曙光。
分析师曾测算:若达成和平协议,油价或再跌5美元/桶。
但会谈无果后,原油迅速反弹。
牛津经济研究院警告:“近期停火概率仍低于30%。”
这场资本狂欢,最终成了短暂的幻觉。
会谈结束后,普京做了一件外界未预料的事:直奔安克雷奇军事墓地,在埋葬二战苏联飞行员的墓前单膝跪地,为每座坟墓献上红玫瑰。
墓地旁的东正教堂尖顶指向灰白天空,而普京专机在F-35护航下飞越白令海峡。
三小时会晤未解冻美俄坚冰,但普京离开前留下一句话:“期待在莫斯科再见。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