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最魔幻的事情,莫过于一家公司连续亏了八年,裤衩都快亏没了,突然有一天,它一拍胸脯告诉你,兄弟,我赚钱了,而且赚得盆满钵满,利润同比暴涨321.49%。
按理说,这剧本应该是苦尽甘来,守得云开见月明,持有股票的小伙伴们不得连夜开香槟,在KTV里高歌一曲《好日子》?
然而现实比段子更精彩。
寒武纪的三季报一出来,整个市场直接裂开了,跟被盘古劈过一样。
一半人高喊着“国产之光,剑指英伟达,下周就上两千块”,另一半人则捶胸顿足,痛心疾首,“全是泡沫,全是套路,下周就得腰斩,赶紧跑路”。
你看,赚钱了,反而吵得更凶了。
这就好比你村里那个考了八年公务员都没上岸的二狗子,突然有一天告诉你他考上了,还是省直机关。正常人的第一反应是恭喜,但总有那么一帮“懂王”会凑在一起嘀咕:他是不是走了后门?这岗位是不是有坑?他那点水平能干啥?是不是进去就得背锅?
这种心态,在资本市场里,被放大了无数倍。
我们先来看看让多头们高潮的理由是什么。
很简单,两个字:盈利。
对于一家顶着“AI芯片第一股”光环,但过去八年一直在为投资人描绘星辰大海,顺便烧光他们真金白银的公司来说,能自己造血,哪怕只是一滴,都是历史性的突破。这就好比一个只会画大饼的渣男,突然有一天真的给你买了套房,虽然只是个郊区一居室的钥匙模型,但那也是质的飞跃。
中报盈利10个亿,三季报直接干到16个亿。这说明什么?说明搞钱的机器已经跑起来了,而且转速越来越快。
更关键的是,那个曾经高悬在天际,让价值投资者看一眼就犯恐高症的市盈率,从三千多倍,一口气降到了278倍。
三千多倍市盈率是什么概念?就是你开个奶茶店,得从宋朝开始干,干到21世纪才能回本,中间还得祈祷没有黑死病和世界大战。
现在降到278倍,虽然听起来还是很离谱,相当于从盘古开天辟地干起,但好歹不用追溯到宇宙大爆炸了,进步了不是?
在多头眼里,这就是价值回归的开始。只要业绩继续这么涨下去,市盈る率分分钟降到两位数,到时候就不是你挑它,是它让你高攀不起了。
再加上那个男人,那个让全世界AI从业者又爱又恨的皮衣刀客——黄仁勋,最近不是送来了“神助攻”嘛。老黄家的尖端显卡不让卖了,这给国产替代留出了多大的想象空间?简直就是一片无人耕种的沃土,寒武纪扛着锄头站了过去,哪怕只是种点土豆,那也是泼天的富贵。
故事讲到这里,是不是热血沸腾?是不是觉得现在不冲进去,就是错过一个时代?
别急,我们再把镜头摇到另一边,看看空头们的脸上,为什么写满了“快跑”。
空头们的逻辑同样简单粗暴:你这业绩,对不起你这身价。
是的,你赚了16个亿,很牛。但问题是,你现在的市值是多少?5200多亿。
5200多亿是什么概念?就是你用这16亿的利润,需要吭哧吭哧干300多年才能把公司整个买下来。这生意听起来,怎么都不太对劲。
空头们会给你算一笔更直接的账。市场上那些机构,之前是怎么吹的?全年净利润50亿到70亿。现在三个季度过去了,你才完成了16亿。请问,最后一个季度你是要去抢银行还是发现石油了,能一下子搞出三四十个亿的利润来?
这就像你跟女朋友保证年底给她买个爱马仕,结果前十一个月你连个包带都没攒出来。到了十二月,你觉得她是会期待奇迹,还是会让你提前过光棍节?
所以,在空头看来,这16亿的利润,不是“超预期”,而是“不及预期”。大家本来期待的是一个身高两米的壮汉,结果走出来一个一米七的帅哥。虽然也不错,但心理落差太大了。
估值和业绩,就像风筝和线。风筝飞得再高,线得攥在手里。现在的情况是,寒武...纪这只风筝已经飞到平流层了,但业绩这条线,还细得跟头发丝一样,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可能断掉。
空头们认为,给你100倍市盈率,这在科技股里已经算是非常看得起你了,那你的市值也就2000多亿,股价对应600块。现在1200多,凭什么?凭梁静茹给的勇气吗?
那为什么股价还能撑在这里?
因为资本市场,从来都不是一个纯粹计算数学题的地方。它更像一个巨大的心理学赌场。
股价杵在天上不下来,原因也很简单:抬轿子的人,自己下不来。
首先,寒武纪是各种指数的成分股。这意味着,不管基金经理们自己看不看好,他们管理的指数基金,都必须按照规定被动地买入。这就好比食堂规定今天必须吃青椒炒肉,就算你再讨厌青椒,为了完成任务也得捏着鼻子吃下去。这部分买盘,是刚性的,是锁死流动性的定海神针。
其次,是那些早期进场的机构。他们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但他们不敢随便砸盘。因为一旦形成踩踏,谁都跑不了。他们更愿意维持一个高股价的“恐怖平衡”,一边悄悄出货,一边继续讲故事,忽悠新的资金进来接盘。这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谁都不希望自己是最后那个拿到炸弹的人。
所以你看,现在的寒武纪,就像一个站在悬崖边上的绝世高手。
多头们看到的是他背后广阔的天空,认为他下一步就要御风而行,化身成龙。他们赌的是那个“国产替代”的宏大叙事,赌的是AI时代的星辰大海。
空头们看到的是他脚下万丈的深渊,认为他下一步就要失足坠落,粉身碎骨。他们赌的是冰冷的财务数据,赌的是地心引力永远有效。
这场多空大战,本质上是“故事”与“现实”的对决。
故事派认为,买股票就是买未来,买预期。只要故事足够性感,只要赛道足够宽广,现在的亏损和高估值都不是问题。亚马逊亏了多少年?特斯拉烧了多少钱?最后不都成了巨头?
现实派则认为,任何没有业绩支撑的股价,都是空中楼阁。故事讲得再好听,财报一出来就得见光死。估值回归是迟早的事,无非是雪崩的时候,哪一片雪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到底该信谁的?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因为在资本市场里,正确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共识”。
当所有人都相信一个故事的时候,哪怕它是假的,股价也能上天。当所有人都怀疑一个现实的时候,哪怕它是真的,股价也能入地。
寒武纪的股价,现在就处在这种“共识撕裂”的阶段。一部分人的信仰,和另一部分人的理智,正在激烈碰撞。碰撞的结果,就是剧烈的波动。
它可能因为一个利好消息,比如拿到某个大订单,就一飞冲天,让空头们怀疑人生。也可能因为一个利空消息,比如后续业绩增速放缓,就飞流直下,让多头们关灯吃面。
所以,纠结寒武纪到底该涨还是该跌,其实意义不大。你真正需要思考的是,你到底是哪一派的?
你是愿意为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梦,忍受当下的颠簸和不确定性?还是只愿意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支付一个合理的价格?
想清楚这个问题,比预测股价走势,要重要得多。
毕竟,股价的短期波动是神学,是玄学,是量子力学。而人性的贪婪与恐惧,才是永恒不变的。
至于寒武纪,它只是恰好站在了风暴的中心,成了人性的试炼场。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