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九月份,不少刚退休的人发现银行卡里突然多了一笔钱。江苏的王阿姨收到1376元,山东的李师傅补了2100多元。这不是什么补贴,而是2025年养老金重算补发的差额。很多人搞不明白:明明七月份刚涨过养老金,怎么又发一笔钱?这两件事其实完全不同。
补发和普调不是一回事
今年七月份的养老金上涨是针对2024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人员,那是全国统一的常规调整。
而现在进行的重算补发,专门面向2025年1月1日后新退休的人员。由于各地2025年养老金计发基数公布时间较晚,这些新退休人员之前一直按2024年的旧基数领取临时养老金。等到新基数确定后,社保部门会自动重新核算,并补发中间的差额。
整个过程不需要个人办理任何手续,补发金额会直接打入社保卡银行账户。需要注意的是,这次补发只涉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不在此范围。
补发金额怎么算出来的
重算补发主要涉及两个部分: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每个月的补发金额按照统一公式计算。
以广东省为例,假设2024年计发基数为9028元,2025年调整为9518元。一位工龄35年,平均缴费指数为1.2的退休人员,其每月基础养老金补发额为:
(9518-9028)×(1+1.2)÷2×35×1% = 189元
如果该退休人员还有10年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按1.3%计算,每月过渡性养老金补发额为:
(9518-9028)×1.2×10×1.3% = 76.5元
两项合计每月补发265.5元。若该退休人员是2月份退休,当地9月份执行新基数,则需要补发7个月,总计1858.5元。
哪些人补发得多
从实际情况看,三类退休人员补发金额明显较高:
一是工龄长的退休人员。缴费年限越长,计算出来的补发金额就越多。特别是那些有视同缴费年限的退休人员,不仅能补发基础养老金部分,还能额外获得过渡性养老金的补发。
二是缴费基数高的群体。遵循"多缴多得"原则,在职时缴费基数越高,平均缴费指数就越高,计算出来的补发金额也越多。比如缴费指数达到2.0的人,补发金额可能是缴费指数0.6的人的两倍以上。
三是退休时间早的人员。补发月数是从退休当月开始计算,1月份退休的人可能补发8-9个月,而6月份退休的人可能只补发2-3个月。退休越早,补发月数越多,总金额自然越高。
这些人群可能无法补发
需要提醒的是,并非所有2025年退休的人员都能获得补发。以下情况可能无法享受:
一是在计发基数公布前已按新基数预发养老金地区的退休人员。有些地区会提前使用预估基数核算待遇,这样就不存在补发差额。
二是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退休人员。由于达不到最低缴费年限,他们无法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自然也不在重算补发范围内。
三是部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些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的计发方式与企业不同,可能不参与此次重算补发。
四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不同,不参与城镇职工养老金的重算补发。
目前,全国已有十多个省市开始了养老金重算补发工作。各地进度不同,补发金额也存在差异。建议2025年新退休的人员关注当地社保部门通知,及时查询账户变动情况。
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本文中引用的养老金重算补发政策及计算公式,均依据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开发布的官方文件及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