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久前,社交媒体上有一个视频引发了广泛关注,很多网友对此感到愤慨。

上海迪士尼的明星玩偶——玲娜贝儿,在其中一位扮演者的身上,遭到几名游客当众羞辱。
简要回顾一下事件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
某天,一名游客在长时间排队后,终于轮到她与玲娜贝儿互动时,却选择了拒绝。
她不仅拒绝与玲娜贝儿互动,还投诉工作人员,要求换一个演员来扮演。
结果,玲娜贝儿只能无奈地站在一旁,感到尴尬无措,也影响了后续游客的排队,延长了等待时间。
这位游客不满玲娜贝儿的原因,是觉得扮演者不停地抖腿、不够热情,并要求她做些不合理的动作。
实际上,那名演员只是因为不能执行游客提出的违规要求,才遭遇了这些游客的排挤。
近年来,有一个词渐渐流行且令人感到不安——“内胆”,它指的就是那些扮演玩偶的工作人员。
他们中有些人性格内向,有些则活泼外向,但无论怎样,他们都始终以热情的态度履行职责。
许多粉丝购买了迪士尼年卡,经常排队等候,如果他们发现自己喜欢的“内胆”不在场,就会拒绝互动,甚至要求换出他们喜欢的演员,闹得不可开交。
在事件的评论区,许多人对那位被羞辱的演员表示了强烈的共情:
“扮演这些玩偶的演员真的很辛苦,工资低还要时刻保持热情,身边从事类似工作的人都抱怨过。”
“这些扮演者是真正的活人,请不要拿她们当做博取流量的对象,她们也认真工作,为什么要被这样对待?”
的确,像玲娜贝儿这样的特殊岗位,要求身高大约在1.5米左右,每天穿上15公斤重的服装。
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整整一天站立,还需要始终保持高昂的热情,丝毫不能露出疲态。
更何况,这还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经常有扮演者遭到游客推搡、揪住尾巴等骚扰。

要知道,那个头套的重量可达6到10公斤,即使是轻轻的一拍,碰撞的力度也会随之传递至演员的头部。

如果钢架撞击到头部,可能导致脑震荡甚至鼓膜穿孔的严重伤害。

而在夏季,玩偶服内的温度更加炽热,极容易中暑。曾有一名演员因为中暑而在街头突然昏倒,幸好有人及时救助。

如此艰难的工作,你猜他们的月薪是多少?
《人物》杂志曾采访过一位从北京环球影城辞职的员工,得知:
“普通的前线工作人员,月薪税前为4500元,扣除五险一金后到手大约3500元。”
“玲娜贝儿”事件所揭示的,正是当代底层打工人最为悲凉的现实:
曾经我们自嘲为社畜、螺丝钉,现在的我们,成了无形的“内胆”罢了。
我们不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社会运作中随时可以替换或抛弃的“工具”。
02
某些社交平台上曾有一个帖子,发帖人说自己工作后再也无法看霸道总裁的小说了。
小时候,总是喜欢从女主角的视角看这些故事,而现在,看到的却是:
男女主角在公司争吵时,那些在深夜还在加班的无名员工;
男女主角在豪华别墅里拌嘴时,那些站在一旁的女仆;
女主生病发烧时,那个被临时叫来的不幸家庭医生;
男女主在餐厅争执时,那个无助的服务员……
如今的底层打工人,谁不是背负着沉重的身体和疲惫的心灵,同时承受着各种不合理的刁难?
就像凌晨3点,北京的公交车上挤满了仍在接单的代驾司机。

他们骑着小电驴,闭着眼睛稍作休息,即使生活节奏颠倒,仍坚持着工作;
又像成都的高端商场SKP门口,站着一位穿着蓝色外卖服、手足无措的外卖小哥。
商场里有人点餐,他需要把餐送上去,却被告知:“外卖员穿工装不得入内。”
这种赤裸裸的歧视行为,仅因为商场想要塑造奢侈的品牌形象,外卖员的服装会拉低档次。
还有那位深夜还要回复家长信息的幼儿园老师,家长因为一点小事就与她纠缠不休。
还有那个因亲人去世请假的小职员,悲痛欲绝,却被领导催促着:“火化完能来上班吗?一般火化是早上的,下午可以回来上班。”
许多网友分享了自己上班时的苦涩经历:
“在北京的麦当劳,遇到一位带着孩子的男顾客,他嫌我配餐慢,竟把一杯可乐和冰淇淋摔在我头上,整个身上都沾满了饮料。”
“在酒店当服务员时,不小心把扇贝掉在一位女客人身上,她竟让我跪下,扇自己俩耳光。”
“亲眼看到服务员因为鱼头没有对着主客,被打了两巴掌。”
这就是现实世界中的底层打工人,他们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艰难地挣扎着。
每个人都为微薄的工资忙碌着,但这点微薄的收入,压得他们几乎喘不过气。
03
我只希望,像“内胆”这种恐怖的词汇,能少一些,甚至完全消失。
无论是玩偶演员、服务员、外卖员,还是收银员,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活人,而不是没有感情的机械部件。
美国作家雅各布斯曾写过一本书,《感恩的力量》,书封上写着这样一句话:
“你未曾留意的日常,正是无数人用心尽力所创造的人生。”
比如你在清晨喝到的那杯普通咖啡,它背后有咖啡师、咖啡供应商、包装设计师、运输人员、烘焙工人、种植咖啡的农民、水质检测的专家……
为这一杯咖啡付出的努力,可能来自1000多个人。作者曾亲自向他们表达了感谢。
从那时起,他不再把自己当作简单的齿轮,不再认为咖啡是简单的油剂,也不把咖啡店的员工看作只是NPC,而是由衷地感谢每一个为自己平凡生活付出的人。
他们是具体的人,拥有感情,拥有血肉,拥有爱和恨。
只有学会感恩日常生活中那些微小而伟大的努力,我们的注意力,才会从自我中心转向更广阔的天地。
04
最后,我想分享一段来自马伯庸在小说《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话。
主人公张小敬,誓死守护长安城,不畏生死,奋力拼搏。
当有人问他:“你为何要做这一切?”他答道:
“你曾在谷雨时节,爬上过大雁塔吗?”
那里有一个看塔的小沙弥,只要你给他半个铜钱,他就会偷偷带你攀上塔顶,俯瞰长安城的牡丹。
那小沙弥一直省吃俭用,攒下的钱总是偷偷买些河鱼喂给慈恩寺的小猫。
升道坊里有个专做毕罗饼的老头,他选的芝麻粒大,刚烤出的饼香味扑鼻。
我曾每天早晨都去那里,第一时间买几个。
东市的阿罗约,是个训练骆驼的高手,他梦想有一天能在安邑坊开个小店,娶妻生子,安定下来。
还有一个舞姬李十二,练舞累到脚跟磨烂,不得不用红绸缠住。
我在长安城当差时,每天接触的,都是这样的人,听到的、看到的,都是这样的生活。
对于达官贵人来说,这些人无关紧要,生活中的这些琐事也早已司空见惯。
但对我而言,这才是长安城的真实面貌。在他们的身边,我才能真正感受到活着。
为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人的普通生活,我愿竭尽全力去保护。
我希望保护的,就是这样真实的长安——你懂我的意思吗?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