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唱过的歌,终于响起。
7月5日晚,山东省临沂市奥体中心体育馆,刀郎一首从未在“山歌响起的地方巡回演唱会”上唱过的歌首次被演绎——《大眼睛》,现场沸腾。
这首歌刚刚经历了一场舆论风暴:几周前,两名小女孩在重庆演唱会外场唱起《大眼睛》,却被某些博主贴上“低俗”“危害青少年”的标签。此后,网络上,各地文旅、各类博主和歌迷力挺此歌,引发了新一轮关注。
今天,刀郎在临沂的舞台上亲自唱响这首歌,意义非凡。
意义一:艺术自由,抵抗标签化
刀郎歌曲《大眼睛》创作于21年前,描绘的是新疆男子对心上人直白而热烈的情感,充满西域风情。
歌词中,刀郎用“情欲如火,如饥似渴”表达相思之苦,却被某些人断章取义为低俗。
我们不得不想起2007年,刀郎的《冲动的惩罚》曾被一些音乐专家当作反面教材,称其“庸俗无聊”。
十几年过去了,物是人非。如今的刀郎成为顶流,而各地官方也在不断宣传刀郎。官方为其背书,有些东西就显得相对缥缈了。
我们想说的是:抵制标签化,艺术创作需要呼吸的空间。在临沂的舞台上,刀郎用行动告诉所有人,真挚的情感表达不该被污名化。
意义二:双向奔赴,真诚回馈
40度高温下,全国歌迷奔赴临沂,大家用热情支持着刀郎。当争议四起时,是歌迷们为刀郎发声,指出《大眼睛》的情感表达就像《关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样纯粹。
而一些地方文旅,虽然没有多言,却不断用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寓意不言自明。
刀郎此次特意在临沂首唱《大眼睛》,是对这份支持的真诚回馈。
刀郎团队曾声明坚决反对利用未成年人传播不当内容,而临沂的现场演绎,正是以最恰当的方式展示这首歌的艺术价值。
他们与歌迷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声的默契与双向奔赴。
意义三:对网络暴力的有力回应
这场风波中,短视频博主将两个小女孩的演唱扭曲为“诱导未成年人演唱低俗歌曲”。
网络上的纷争,我们不想参与,也不想多讨论。但是,刀郎在临沂唱响《大眼睛》,用舞台艺术对抗网络暴力。
当旋律响起,那些恶意标签不攻自破。这是最有力的回应,让艺术回归艺术,让恶意炒作无处遁形。
自2024年下半年“山歌响起的地方巡回演唱会”以来,广大歌迷从未停止过对刀郎的呼喊,希望他在演唱会上唱《大眼睛》,甚至有歌迷调侃他,说他不敢面对年轻时的情愫。
如今,在临沂的舞台上,刀郎欢快地演绎了这首歌,让人非常开心,也是对临沂热情的真切回馈。
我们想说:网络上各种纷争层出不穷,不同的目的会造就不同的态度。但有一点是清晰的,尊重他人,其实也是尊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