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率先翻脸!以色列一意孤行,欧洲这次真不给美国面子了? -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德国率先翻脸!以色列一意孤行,欧洲这次真不给美国面子了?

2025-08-18 19:44:56

德国率先翻脸!以色列一意孤行,欧洲这次真不给美国面子了?

德国率先翻脸!以色列一意孤行,欧洲这次真不给美国面子了?

柏林的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一种不同寻常的紧张。当德国总理朔尔茨的政府宣布,将暂停向以色列出口任何可能用于加沙的军事装备时,整个欧洲的政坛都感到了那股微小的震颤。

这可不是什么无关痛痒的外交辞令,这是一记实实在在的耳光,而且是打在了一张过去几十年里谁都不敢轻易触碰的脸上。

要知道,支持以色列的安全,在德国几乎是一种被称为“国家理性”(Staatsräson)的政治正确。这是历史留下的一笔沉重遗产,也是德国战后身份认同的一部分。现在,连这块最坚固的基石都开始松动了。

一滴水,能看见太阳。德国的这个决定,就像是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瞬间激起了千层浪。这背后传递的信号,比一万句谴责都有分量: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战车,已经开得太远,远到连最该体谅它的朋友都看不下去了。

以色列安全内`阁那个全面接管加沙的计划,就像一份递给全世界的战书。他们似乎觉得,只要打着“彻底消灭哈马斯”的旗号,就可以无视一切国际法和人道底线。

这种想法,在自家客厅里说说也就罢了,真要摆在国际台面上,就显得过于天真和傲慢了。

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表态紧随其后,言辞虽然不像德国那么决绝,但警告的意味十足。爱丽舍宫的口吻,从最初的同情和支持,悄然转变为深深的忧虑和敦促。

隔着英吉利海峡,伦敦的唐宁街也发出了类似的声音。英国人向来精于外交辞令,他们敦促以色列“重新考虑”,这句看似温和的话,在外交官的耳朵里,跟“悬崖勒马”没什么两样。

紧接着,西班牙、比利时、荷兰、加拿大……一连串的西方国家,像商量好了一样,排着队出来表态。大家伙儿的意思很明确:你以色列有权自卫,但不能把加沙变成一片焦土,更不能把“两国方案”这个唯一的出路彻底堵死。

欧盟那边,更是炸开了锅。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这位德国出身的铁娘子,直接喊话以色列政府,必须重新考虑军事行动。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的警告更直白,他告诉以色列,你们这么干,会直接影响到欧盟和以色列的关系。

这已经不是暗示了,这是明示。如果以色列一意孤行,那么过去几十年建立起来的政治、经济联系,都可能被摆上重新评估的谈判桌。

当然,欧洲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像匈牙利的欧尔班,向来是欧洲的“异类”,在很多问题上都更倾向于追随美国的脚步,对以色列的态度也相对温和。这种内部的分歧,恰恰凸显了这次危机对欧洲共识的巨大冲击。以往,他们或许还能在一些小问题上吵吵闹闹,但在巴以这种大是大非上,还能勉强维持一个声音。

现在,以色列的极端做法,正在撕裂欧洲本就脆弱的团结。

中东的那些老邻居们,反应就更加激烈了。约旦、埃及、沙特、土耳其,这些国家的名字一字排开,分量十足。

约旦和埃及,是唯二和以色列签订了和平条约的阿拉伯国家。他们的国王和总统,现在每天估计都在被国内的民意浪潮拍打得焦头烂额。他们的谴责,不仅仅是外交姿态,更是为了稳住国内的局势。

沙特呢?前段时间还在和美国热火朝天地谈论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事情,眼看着“亚伯拉罕协议”就要迎来最重要的一块拼图。现在这事儿,算是彻底黄了。利雅得的王储,不可能冒着激怒整个阿拉伯世界的风险,去跟一个正在加沙大打出手的以色列握手。

这盘棋,被以色列自己下成了死局。他们为了战术上的胜利,正在输掉整个战略全局。

很多人会问,以色列人疯了吗?他们难道不知道这样做会激起众怒?

要理解他们的行为,得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想。去年十月七日那场突袭,对以色列社会造成的心理创伤是核爆级别的。那种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耻辱感和不安全感,让整个国家都陷入了一种应激状态。

在这种集体情绪的裹挟下,内塔尼亚胡政府的强硬就成了唯一的“政治正确”。任何呼吁克制、考虑后果的声音,都会被斥为“软弱”和“通敌”。他们就像一个被激怒的拳击手,眼睛里只有对手,只想一拳把对方彻底打倒,至于会不会把拳台都打塌,已经顾不上了。

可国际政治不是拳击赛,它更像一盘精密的围棋。你吃掉对方一颗棋子,很可能自己的大龙就被断了气。以色列现在,就是沉迷于吃子,却没发现自己的根据地正在被四面合围。

最尴尬的,莫过于大洋彼岸的美国。

拜登政府现在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一方面,国内的亲以色列游说集团势力强大,任何动摇对以色列支持的举动,都可能引发政治海啸。另一方面,眼看着自己苦心经营的国际盟友体系,正在因为以色列的任性而出现裂痕,心里比谁都急。

国务卿布林肯成了全世界最忙碌的“消防员”,提着公文包在中东穿梭飞行,今天劝劝这个,明天安抚那个。他的表情一天比一天凝重,能说的话也越来越少。因为他心里清楚,华盛顿对特拉维夫的影响力,远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大。

美国可以给钱给武器,但在以色列决定自己生死存亡的时刻,美国人的话,也只能是“建议”。当欧洲,特别是德国这样的核心盟友都开始公开唱反调时,美国“世界警察”的权威,就显得有些褪色了。

这不再是美国一呼百应的时代了。欧洲正在学着用一个声音说话,尽管还很稚嫩,但趋势已经形成。他们发现,一味地跟在美国身后,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把自己拖下水。

这次围绕加沙的风波,其实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标志着旧有的中东格局、欧美关系,都在发生深刻而剧烈的变化。

以色列的军事冒险,像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被扔进了国际关系的齿轮里。现在,所有的齿轮都开始发出刺耳的摩擦声,有的甚至已经崩掉了几颗牙。

未来的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当德国都开始对以色列说“不”的时候,这个世界,就已经回不到过去了。

说到底,这次全球范围内的密集表态,已经不是简单的外交斡旋了。它更像是一场对以色列的集体信任投票,而投票的结果,显然不怎么好看。内塔尼亚胡或许能赢得加沙的某场战斗,但他和他的国家,正在输掉整个世界。这笔账,历史会记下,而且利息可能会高得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