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
他是清末民初的著名翻译家,学者,他学在欧洲,出仕清廷,曾在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张之洞的幕府任职二十年,深得张之洞的倚重和信任,他脾气古怪,行为乖张不可捉摸,且好做惊人之语,因而被称之为“清末狂儒”,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清末民初精通中西文化的第一人辜鸿铭。
辜鸿铭出生在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马来西亚的槟城州)一个华侨世家,祖上能人辈出,不仅有在清廷为官的子弟,还有在商业上有所成就的好儿郎。
辜鸿铭的父亲名叫辜紫云,早期以经商垦植为业,后续接受英国人福布斯・布朗的雇佣,为其管理一座橡胶园,辜鸿铭的母亲是一位西洋人,为人聪明伶俐,颇有人缘。辜鸿铭是辜紫云的次子,他天资聪慧,颇有悟性,甚得布朗夫妇的喜爱,因而被布朗夫妇收为义子。
辜鸿铭的孩童时代是在槟榔屿的英国王子中心学校度过的,在这里,他不仅接受了西式教育,更是学会了讲英语和葡萄牙语。
1869年,13岁的辜鸿铭跟随布朗夫妇去往欧洲留学,而在临行前,父亲辜紫云将他面前,让他牢记,无论他去往何处,永远都不要忘记他是一个中国人。
13岁的辜鸿铭则是向父亲信念坚定地表示,他永远会牢记父亲的叮嘱,他走到哪里,他都不会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后续,辜鸿铭先是跟着布朗夫妇来到欧洲后,先是在德国留学了一段时间,然后又来到英国留学深造。
1873年,17岁的辜鸿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英国爱丁堡大学,在这里他通过了拉丁语,希腊文,数学等诸多学科的考试,成为了爱丁堡大学的优秀学生代表,得到了该校校长托马斯·卡莱尔的欣赏。
1877年,辜鸿铭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自己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的求学生涯后,他并没有停止进步的脚步,而是先后来到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进行游学,提升自己的学识,开拓自己的眼界。
1880年,辜鸿铭结束了自己的欧洲游学之旅,返回到了故乡槟城,回到槟城之后的辜鸿铭受聘到新加坡海峡殖民地政府任职。
在新加坡海峡殖民地政府任职期间,在机缘之下,辜鸿铭与清朝洋务派官员马建忠相遇,相识,二人相谈甚欢,一见如故,在马建忠的邀请下,辜鸿铭辞去了自己所担任的职务,去往香港游学,在香港居留游学期间,辜鸿铭开始学习和接触中国语文和中国文化。
1885年,辜鸿铭受聘湖广总督张之洞,成为了张之洞的外文秘书,辜鸿铭再来到两广总督张之洞的身边后,充分发挥其才干,帮助张之洞统筹洋务,他除了协助张之洞新办教学,创建了新式书院和学堂以外,还亲力亲为协助张之洞创办兵工厂,为其聘请各种教习等等。
而鉴于他所做出的功绩,张之洞向清廷举荐他成为了外务部的官员,至此成为了清廷的官员。
然而好景不长,1909年,张之洞突然病故,使得辜鸿铭失去了伯乐和靠山,无法再在仕途之路上更进一步,辛亥革命爆发后,辜鸿铭辞去了官职,开始以满清遗老自居。
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深知辜鸿铭是一个学识渊博之人,便邀请他到北大教书,辜鸿铭则是在考虑了一番后,来到了北京大学,负责英语诗文和拉丁语的教授。
1917年,张勋复辟,辜鸿铭公开支持满清复辟,卷入其中,令他招致各界的抨击和批评,辜鸿铭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辞任北京大学拉丁语及英诗教授一职。
辞去教书之职后,辜鸿铭曾闲暇了一段时间,后续在朋友的介绍下,曾来到了一家日本人办的英文报馆当总编,干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便离开中国,去往日本游学,1927年,辜鸿铭结束了自己在日本游学的三年时光,启程回到中国,
回到中国后,日本人曾推荐他到新组建的“安国军政府”做奉系首领张作霖的顾问,当时,奉系首领张作霖与辜鸿铭见了面,这时的辜鸿铭身穿前清服饰,留着小辫,张作霖实在是看不惯,便一脸轻蔑地对他说道:“你能做什么事?”
张作霖地这番话语,令辜鸿铭感觉道张作霖不尊重自己,轻视自己,丝毫也找不到当年清廷大臣张之洞那待人如宾的影子,而十分不满张作霖高傲姿态地他,因而拒绝受聘,拂袖而去。
虽然说辜鸿铭在张作霖那里没有受到礼遇,但奉系军阀将领之一地张宗昌却对辜鸿铭慕名已久,便邀请辜鸿铭来担任山东大学校长,辜鸿铭则接受了邀请,便准备从北京出发,去往山东,但是就在他准备出发之际,他竟患上了重感冒,家里人赶忙请来法国医生到家里给他治病,但是始终都不见好转,最终病情加重,病逝于北京,终年72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