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油价,到底是要闹哪样啊?我刷着手机,看到那个“中企紧急停购俄罗斯原油”的新闻,脑袋里就嗡了一下,不是那种AI式的嗡,是真的觉得有点不对劲。这事儿,怎么看怎么不是个小问题。
我昨天看数据直接愣住,彭博社那个报道,说中国最大的两家石油公司,中石化和中石油,还有一家大的独立炼厂,利华益集团,都暂停了新的俄罗斯ESPO原油采购。这可不是闹着玩的,ESPO原油,就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输送的原油,对我们来说,陆路运输,成本低,路径稳,一直都是香饽饽。去年2月份以来,因为西方制裁,俄罗斯乌拉尔原油价格一度跌到布伦特原油每桶便宜了20多美元,当时我们买得可欢了,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达到了创纪录的8625万吨,同比增长了10%左右。这个量,真的不小了。
但突然就停了?这中间肯定有事儿。我查了下,主要原因还是价格。去年俄乌冲突刚开始那会儿,俄罗斯油是真便宜,便宜到我们买得多,欧洲那边也照买不误,只是绕了个圈子。可现在呢?因为欧洲那边,尤其是印度,抢着买俄罗斯原油,把价格给顶上去了。路透社说,俄罗斯的旗舰级乌拉尔原油,对布伦特原油的折价,已经从去年初的每桶30多美元,缩小到了最近的每桶只便宜几美元。有的买家甚至都提到,ESPO原油的即期价格都快赶上甚至超过了布伦特原油。
这不就怪了嘛。人家西方制裁你,你还把价格卖这么高?这让买家怎么想?尤其是对咱们这种大买家来说,买油本来就是要找便宜、找稳定的。如果价格没优势了,那为什么要冒着潜在的风险,去买一个带着“制裁阴影”的油呢?商务部的公开信息里,一直强调企业要“自主决策”,意思就是,市场行为,价格说了算。现在价格没优势,当然就得停下来观望。
那暂停采购之后,这缺口怎么办?肯定不能空着啊。我看能源咨询公司霍普金斯的数据,中国炼厂肯定要转向沙特、阿联酋这些中东产油国,或者寻找拉美、西非的原油供应。这就有点像你平时吃惯了一个外卖,突然发现他涨价涨得离谱,你肯定得换一家,或者自己动手了。中东那些产油国,他们的原油定价机制,是跟着国际油价走的,波动大,而且运输距离远,海运成本也高。这一下子,物流成本又要增加不少。
还有一个点,让我特别上火,就是那个“限价令”。七国集团和欧盟搞的那个“俄罗斯海运原油价格上限60美元”的政策,本来是想限制俄罗斯的石油收入。可结果呢?俄罗斯现在完全不理你这一套。俄罗斯财政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俄罗斯能源收入暴跌了46%。但他们硬气得很,说不卖给执行限价的国家。而且,有意思的是,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虽然俄罗斯的油价确实比以前低了,但他们的产量并没有像西方预期的那样大幅下降。他们照样卖给那些不执行限价的国家,像印度、土耳其,甚至把油船改名,用“影子船队”来绕开制裁。这就搞得整个市场一团糟。
你看,这事儿多拧巴。西方想制裁俄罗斯,结果却把油价给“挤”上去了。咱们本来想捡便宜,结果便宜没捡到,还得花更多钱去买其他地方的油。这不就是变相地给全球能源市场添堵吗?大家都在一条船上,你以为扔掉一个救生圈就能让别人沉船,结果发现是把船底凿了个洞。
我们自己这边也不是没有应对。那个“陆上输油”的说法,其实就是指中俄原油管道,像“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ESPO)的支线,还有“中哈原油管道”的延长线。这些管道输送的原油,是比较稳定的,不受海运价格和地缘政治风险那么大的影响。但管道运力是有限的,不能完全替代海运。而且,从俄罗斯那边采购管道原油,价格机制也是要谈的,不可能无限制地便宜下去。
所以说,这事儿不是简单的“买不买”的问题,背后牵扯的,是整个国际能源格局的重新洗牌,还有大国博弈的那些弯弯绕。我估计,短期内,这种价格波动和供应调整还会继续。我们肯定不会傻到跟自己的钱包过不去,市场经济,价格是最好的指挥棒。
你说,这折腾来折腾去,最后到底谁是赢家?
声明:本文素材都是来源真实素材的原创,内容 90% 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 AI辅助。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