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夏天,杨柳村王家的客厅里跟炸了锅似的,三个儿子围着小茶几,眼睛都盯着桌上那纸拆迁协议,680 万这个数字,看得人眼睛发直。
老大王强先开口,嗓门挺硬:“妈,这钱咱哥仨平分,每人二百二十多万,没毛病吧?”
老三王磊赶紧附和:“就是!小妹都嫁出去了,泼出去的水,凭啥分家里财产?”
张桂兰偷偷瞅了眼老伴老王,他正低头抽烟,烟雾把那张皱巴巴的脸遮得严严实实。
过了好半天,老王抬起头,眼神虽浑浊但特坚定:“这钱,必须分四份,晓丽也得有一份。”
这话一出口,三个儿子直接炸了,屋里瞬间吵得跟菜市场似的。
王家这老房子,三间青砖平房带个小院,住了一家六口二十多年。
院子里张桂兰种的黄瓜豆角爬满篱笆,门口老槐树下的竹椅,是全家夏天乘凉的宝地。
老王和张桂兰养了四个娃,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老大开超市,老二是包工头,老三在纺织厂当小组长,小女儿晓丽最出息,读了大学还留校当了老师,五年前嫁了个银行信贷员,日子过得挺稳当。
说起来,晓丽能读大学,家里可真是砸锅卖铁了。当年她读高中那阵,家里最难,老王在工地当小工,每天五点就起床,骑个破自行车颠到工地,干一天才赚四五十块;
张桂兰种三亩地,还得照顾三个辍学的儿子,农忙时天不亮就下地,天黑才回家,手上老茧厚得能当砂纸。
晓丽每学期一千多的学费,对这个家来说就是天文数字,有时候钱不够,张桂兰就得去邻居家借,或者把鸡蛋蔬菜拎去集市上零卖,一分一厘地攒。
三个儿子那时候就有点不平衡,他们都是初中没毕业就出去打工,老大在县城刚租门面做生意,正缺钱;
老二在工地搬水泥扛钢筋,手上全是伤口;
老三在砖厂搬砖,一天累得直不起腰。他们私下里没少抱怨:“凭啥她能读大学,我们就得累死累活?”
但真到晓丽因为学费哭的时候,哥仨又心软,老二还悄悄塞给过她自己攒了半年的 800 块。
晓丽也争气,知道读书机会来之不易,晚上哥仨都睡了,她还在昏暗的灯光下做题,冬天屋里冷得像冰窖,裹着棉被也不肯放下笔。
高考考进省城师范大学,全家人激动得不行,老王拿着录取通知书手都抖。
可四年学费加生活费得四五万,老王跑遍亲戚朋友,张桂兰当了金首饰、卖了猪,连村支书都捐了 1000 块退休金,才凑够了学费。
晓丽大学四年拿奖学金、做家教,省吃俭用,毕业留校后,每个月还坚持给爸妈寄 500 块,逢年过节必回娘家。
拆迁消息传来时,全家都疯了,就老王一个人愁眉苦脸。
三个儿子早就盘算开了:老大想扩超市,老二想买设备开建筑公司,老三想买房开饭店,连觉都睡不着。
可老王每天晚上坐在老槐树下抽烟,抽到半夜,心里琢磨着:这钱咋分?按老规矩该给儿子,但晓丽也是自己的心头肉,凭啥没份?
真到商量分钱那天,三个儿子一口咬定要平分,还搬出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的老规矩,连村里的老支书和亲戚都来劝老王。
可老王轴得很,拍着桌子吼:“晓丽永远是我女儿,这钱必须分四份,谁不服就滚出去!”
吵了一个星期,家里气氛压抑得能拧出水,三个儿子甚至要搬出去施压。
远在邻县的晓丽听说后,赶紧请假回了家。
三个哥哥围着她,盼着她主动放弃。晓丽看着爸坚定的眼神,又看着哥仨期待的样子,心里难受得慌,哽咽着说:“我不要这钱,让哥仨分吧。”
可老王又拍了桌子:“不行!必须分四份,每人 170 万,就这么定了!”
最后,老王亲自去银行转了账。三个儿子拿到钱,立马甩开膀子干事业:老大租了 300 平米的门面开超市,老二买了设备开建筑公司,老三买了房还开了大酒店。
晓丽则和丈夫商量,用这钱开了家儿童培训中心,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耐心,生意越做越红火。
没想到四年后,老王体检查出肺癌晚期,医生说治疗得花 50 到 80 万。
这时候三个儿子傻眼了:老大超市扩张失败,赔光了钱还欠了 80 多万;
老二工地出了安全事故,赔偿加罚款欠了 60 多万;
老三的饭店因为不懂管理,不到一年就倒闭,还欠了十几万工资。
哥仨凑不出医药费,竟开始埋怨晓丽:“都怪她分走 170 万,不然现在哪会这么难?”
就在全家一筹莫展时,晓丽赶来了医院。面对哥仨的质问,她平静地说:“我已经联系了省城的专科医院,明天就转院,50 万治疗费我已经准备好了。”
说着拿出银行流水单,原来她的培训中心这些年赚了不少。
三个哥哥看着流水单,脸都红了。
晓丽不光掏了治疗费,还提议在县城开培训中心分中心,让三个哥哥加入:“王强哥懂销售,负责市场推广;王刚哥会管理,负责后勤;王磊哥人脉广,负责招生。” 哥仨又羞愧又感动,跟着晓丽一起干了起来。
在晓丽的带领下,分中心生意火爆,第一个月就招了 100 多个学生。
老王的治疗也很顺利,化疗后肿瘤缩小,成功做了手术。
两年后,王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培训中心开了好几家分中心,三个儿子还清了债务,各自都有了不错的发展。
2025 年春节,王家办了场热闹的团圆饭。看着满桌的儿孙,张桂兰感慨地说:“九年前那场争吵,我真怕咱家散了。”
老王握着她的手,笑着说:“亲情比钱重要,当初分那 170 万,就是想守住这份情。”
晓丽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终于懂了爸当年的坚持:那不是偏心,是对每个孩子的爱,更是对亲情最实在的守护。
